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忠的意思、納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忠的解釋

獻納忠心;效忠。《漢書·司馬遷傳》:“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後漢書·宦者傳論》:“至 元帝 之世, 史遊 為黃門令,勤心納忠,有所補益。”《明史·宋思顔傳》:“他日又進曰:‘ 句容 虎為害,既捕獲,宜除之,今豢養民間何益?’ 太祖 欣然,即命殺虎。其隨事納忠類如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納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

“納忠”指獻納忠心、效忠,強調主動向君主或上級表達忠誠。例如《漢書·司馬遷傳》提到“不能納忠效信”,即未能盡忠職守。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多用于臣子對君主的忠誠表達。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1. 經典文獻記載:
    • 《後漢書·宦者傳論》提到史遊“勤心納忠”,指其盡心進谏。
    • 《明史·宋思顔傳》記載其“隨事納忠”,意為針對具體事務提出忠告。
  2. 成語擴展: 衍生詞“納忠效信”(出自司馬遷《報任安書》)進一步強調獻出忠心和谏言的雙重含義。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納忠”也是曆史人物納忠(字子嘉)的姓名,他是20世紀著名阿拉伯曆史學家,曾促進中阿文化交流。但此為人名,與詞彙本義無直接關聯。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典籍和現代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納忠的意思

納忠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接納忠誠、真摯的心意、忠誠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納字由纟和内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納字最早來源于古代漢字,其意義為收、納、接受的意思。後來引申為接納忠誠之心。

繁體

繁體字為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寫法略有不同,納字在甲骨文中寫作納,簡化之後演變成如今的字形。

例句

他一心為國家服務,始終是個納忠之人。

組詞

納貢、納糧、納妾、納聘等。

近義詞

忠誠、真摯、忠心。

反義詞

背信棄義、不忠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