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董卓傳》:“乃屍 卓 於市。天時始熱, 卓 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屍吏然火置 卓 臍中,光明達曙,如是積日。”後遂以“燃臍”指元兇伏法。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前驅效命,元惡斯殲。既掛膽於西州,方燃臍於東市。” 唐 劉知幾 《史通·斷限》:“若進鴆行弑,燃臍就戮,總關王室,不涉霸圖。” 明 夏完淳 《讨叛降大逆臣檄》:“倘為 于禁 潛歸,定合燃臍掛膽;若更 會之 懷毒,尤須赤族瀦宮。”
“燃臍”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權臣董卓伏法的事件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燃臍”字面指焚燒肚臍,實際引申為元兇被誅殺、惡人伏法的象征。該詞常用于描述罪大惡極者受到嚴懲,帶有大快人心的意味。
據《後漢書·董卓傳》記載,東漢權臣董卓專橫殘暴,體态肥胖。他被呂布誅殺後,屍體被棄于市集。因天氣炎熱,其體内油脂外流,守屍官吏将火種置于董卓肚臍中燃燒,火光通宵達旦。這一場景成為“燃臍”典故的源頭。
該詞在後世文學中被廣泛引用:
“燃臍”通過董卓伏法的具體場景,抽象出正義審判的象征意義。其核心内涵是通過極端懲罰實現社會公義,反映了古代對暴政的批判态度。需注意該詞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現代語境中需謹慎使用以避免歧義。
(綜合參考來源:漢典、搜狗百科、查字典等)
《燃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家族興旺昌盛,代表着一個家族的繁榮和發展。
《燃臍》的拆分部首是火和月,火表示燃燒的意象,月表示家族的象征。它總共有11個筆畫。
《燃臍》最早出自《史記·高祖本紀》中的“黍離子”篇。故事中,德高望重的孔子告訴自己的弟子:“彼其燃臍!而亦已焉!”。這句話意味着孔子家族将會興盛繁榮。
《燃臍》的繁體字是「燃臍」。
在古代,「燃臍」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總體上仍保留了火和月的意象。根據古代的典籍和銘文記載,「燃」的古代寫法可能有「燦」或「然」的變體形式,而「臍」的古代寫法可能是「臍」的變體形式。
1. 他是這個家族的燃臍之人,承擔着家族興旺的重任。
2. 這個企業的董事長是家族的燃臍人物,他不僅繼承了家族的事業,還成功将其發展壯大。
1. 燃燒:指物體遇火後發出火焰和熱的現象。
2. 燃氣:指可燃氣體,常用于爐竈、暖氣等設施的燃料。
3. 燃料:指能夠産生熱量或動力的物質,常用于發電、運輸和供暖。
熱鬧、興旺、繁榮、興盛。
衰敗、頹唐、沒落、衰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