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燒刀子 ”。即燒酒。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外郎,這場事多虧了你,叫 張千 去買一壺燒刀子與你吃咱。”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京師之燒刀,輿隸之純綿也。然其性兇憯,不啻無刃之斧斤。” 明 阮大鋮 《燕子箋》第八出:“老兒,我曉得你的尊性,裱完時,就要幾杯燒刀兒到口了。”《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又打了幾斤燒刀,開懷暢飲。” 老舍 《趙子曰》第一:“客人們要喝酒,老闆就能供給從京北用豬尿脬運來的,真正原封、漏稅的‘燒刀子’。”參見“ 燒酒 ”。
“燒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āo dāo,其核心含義如下:
現代漢語中“燒刀”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方言表述,當代更常用“燒酒”“白酒”等詞。如需了解更多古代酒類名稱,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燒刀》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中國一些南方方言中,特指烈酒、烈性白酒。它可以用來形容一種強烈的酒精氣味和嗆人的感覺。
《燒刀》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和刀(dāo),它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燒刀》共有13個筆畫。
《燒刀》這個詞最早出現于明代,來源于南方方言,具體起源不詳。在繁體字中,燒刀與簡體字寫法相同,隻是字形稍有差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燒刀的古字形是“糸刂匕”,其中“糸”表示火,刂表示刀。古時候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仍能識别。
1. 他喝下一口燒刀,立刻感到喉嚨着火。
2. 這種酒味道極烈,是一種真正的燒刀。
燒刀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許多詞彙,如:
1. 燒刀大盤:一種以燒刀為主料的菜肴。
2. 燒刀酒:狹義上指燒刀糧食酒,廣義上也可以指其他烈性白酒。
3. 燒刀子:舊時私酒水販,也稱為“酒保”。
與燒刀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白酒:一種由糧食蒸餾制成的含酒精的飲料。
2. 純糧酒:用糧食經發酵、蒸餾、陳釀而成的高度酒。
3. 烈酒:酒精度數較高的酒類飲料。
與燒刀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淡酒:酒精度數較低的酒類飲料。
2. 清酒:日本的一種米酒,與烈酒味道截然不同。
3. 小酒:指酒精濃度低的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