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地的意思、官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地的解釋

(1).屬于官府的土地。《後漢書·劉盆子傳》:“帝憐 盆子 ,賞賜甚厚,以為 趙王 郎中。後病失明,賜 滎陽 均輸官地,以為列肆,使食其稅終身。” 元 宋無 《廢宅》詩:“蛙鳴私地為官地,燕認新人是故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四回:“他上條陳時,原是看定了一片官地,可以作為基址的。” 魯迅 《呐喊·藥》:“西關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塊官地。”

(2).指為大家所共有的土地。 梁斌 《紅旗譜》一:“我那大哥!這你還不明白?那不是什麼砸鐘賣銅頂田賦,他是要砸鐘滅口,存心霸占河神廟前後四十八畝官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地指古代屬于國家或官府所有的土地,與私人所有的“民地”相對。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核心定義

指由國家政權直接掌控、支配的土地資源。這類土地的所有權歸官府,其收益(如田租、賦稅)納入國庫,用于國家財政支出或特定公共事務(如屯田養兵、官吏俸祿田等)。

二、曆史形态與用途

  1. 職分田/公廨田:唐代按官職品級授予官吏的田地,離任時需歸還官府,收入補充官署開支或官員俸祿。
  2. 屯田:漢代起由軍隊或招募農民墾種的邊境軍墾土地,保障軍糧供應(如漢代西域屯田、明代衛所屯田)。
  3. 學田/祭田:宋代以後專設支持教育、祭祀的官地,租金用于書院經費或孔廟維護。
  4. 沒官田:因罪罰沒入官的私有土地,如明清時期對犯官資産的抄沒。

三、制度演變與現代延伸

官地制度貫穿周代“井田制”至清代“旗地”,是封建土地國有制的體現。現代語境中,“官地”一詞已罕用,但概念延伸為國有土地(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城市土地、自然資源等),其權屬與管理仍體現“國家所有”的核心特征。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官地”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 屬于官府的土地
    指由國家或地方政府直接管轄、使用的土地。這類土地在曆史上多用于官方建築、軍事設施或公共事務。例如:

    • 《後漢書》記載,東漢皇帝曾将滎陽的官地賜予劉盆子作為商業用地。
    • 魯迅在《藥》中描述“城根的西關外地面”為官地,反映其公共屬性。
  2. 公共所有的土地
    指歸集體或社區共同管理的土地,非私人所有。如:

    • 小說《紅旗譜》提到“河神廟四十八畝官地”被強占的情節,體現官地的共有性質。
    • 元朝詩人宋無在詩中用“蛙鳴私地為官地”對比公私土地差異。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頻繁出現,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描述官員規劃官地作為建築基址。現代語境下,隨着土地制度變革,“官地”一詞使用減少,但曆史研究中仍具重要意義。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文學作品及權威詞典定義,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後漢書》《紅旗譜》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碑額繃勁貶落不揚常娥超前絶後車店弛力春王慈恩寺攢動獃相雕弓反說蜂虿入懷,解衣去趕峰巅鳳頭鞋諷怨憤恚附則桂琴孤老黃攢蕈渾帳狐腿兒瘕疵漸悟截教禁邸進伎錦繡江山迥漠酒功饋飨困處鳴呼明耀謬異牛頭不對馬面蓬荜生光破弱強死賴活乞寒胡啟母石騎魚榷酒錢三迳師道尊嚴師太守精霜淇淋佻狡頹阙酴清捥發晩夕沃霖無所容心缃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