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驅配的意思、驅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驅配的解釋

亦作“駈配”。指主人給驅口指定配偶。《元典章·戶部四·轉賣》:“将了絲一千一百兩,立契賣與 周都運 家,駈配與伊駈口 小蘇 為妻。”參見“ 驅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驅配"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強制手段将人或物進行調配、發落。該詞由"驅"與"配"兩個語素複合構成:

一、詞源解析

"驅"字本義為策馬前行,《說文解字》釋作"馬馳也"(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後引申為驅使、驅逐之意;"配"字甲骨文象以手持酒器狀,本指分配祭品,《康熙字典》載"配,分也"(來源:張玉書《康熙字典》),後衍生出分配、發配等義項。

二、基本釋義

在曆代文獻中,"驅配"特指官府對罪犯的流放處置,如《宋刑統·名例律》記載"諸犯流應配者,三流俱役一年,稱加役流者役三年"(來源:窦儀《宋刑統》),體現了将罪犯強制發配邊疆服役的制度特征。該用法延續至明清,常見于律例文書。

三、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驅配"作為曆史詞彙仍保留在典籍研究領域,《漢語大詞典》将其訓釋為"驅逐發配"(來源:羅竹風《漢語大詞典》),多用于描述古代刑罰制度。在文學創作中偶見活用,指代強制性的任務分配行為,但已非常用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驅配”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基本解釋

驅配(拼音:qū pèi)指元代時期,主人為“驅口”(奴婢或奴仆)指定配偶的行為。這一制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等級和人身依附關系。

來源與用法

  1. 文獻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元典章·戶部四·轉賣》,記載了主人用財物交易奴婢并為其指定婚姻的案例,如“駈配與伊駈口小蘇為妻”。

  2. 社會背景
    “驅口”是元代對奴婢的稱呼,屬于社會底層群體。主人通過“驅配”控制其婚姻,進一步鞏固對奴婢的人身支配權。

注意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驅口”制度,可參考《元史》或相關社會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邦族保定拔群茶亭塵軌程位炊玉催科打火戴說釣國跌足頂冕動片杜默為詩方兒範準法性紛繁風風世世粉面油頭扶正祛邪綱船官馬鼓脣何止懷妊戶符毀面較競驚籲金駕巨流具折淪壞毛發之功媚蝶刨花頻留頗邪譜記曝揚掐出水來鉛黛遷歆巧言利口請春客跂趨雙字書券屬相肆心繐布綏旌題詞偷忍團體塗炭生靈小娘子愶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