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保護而安定之。《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 鄭玄 箋:“保,安;爾,女也。女,王也。天之安定女,亦甚堅固。” 孔穎達 疏:“言天之安定汝王位,亦甚堅固矣。”《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至若念陶鈞之道,在擇宰相而任之,使權造物之柄;念保定之功,在擇将帥而任之,使修分閫之寄。”
(2).謂穩固地保有。 晉 陸雲 《大将軍宴會被命作詩》:“皇皇帝祜,誕隆駿命。四祖正家,天祿保定。”
“保定”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語源追溯
源自《詩經·小雅·天保》中“天保定爾,亦孔之固”,意為“上天保佑你安定穩固”。
後引申為“保護而安定之”“穩固地保有”,常用于表達對地域或政權的守護。
曆史年號
北周武帝宇文邕、北宋神宗及大理段正明均曾以“保定”為年號,寓意穩固政權、守護疆域。
地理與戰略地位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古稱上谷、保州等,是京津冀中心城市之一。其名取“保衛大都(元大都北京),安定天下”之意,曆史上為“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
曆史沿革
自1669年至1968年,保定長期作為直隸省會和河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之稱,軍事與交通地位顯著。
作為燕趙文化核心區,保定擁有豐富的曆史遺迹(如直隸總督署)和民俗文化,被譽為“燕趙名城”。其名稱承載了古代對地域安定、政權穩固的期許,也反映了其在華北地區的戰略重要性。
“保定”既是漢語詞彙中“守護安定”的抽象表達,也是具體城市名稱,兼具文化象征與地理實體的雙重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