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頗邪的意思、頗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頗邪的解釋

偏頗邪6*惡。《左傳·昭公二十年》:“其適遇淫君,外内頗邪,上下怨疾,動作辟違,從欲厭私。” 唐 白居易 《請以族類求賢策》:“以正直克己者,必用於正直,不用於頗邪。”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頗邪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頗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釋

“頗邪”指偏頗邪惡,由“頗”和“邪”組合而成:

二、文獻出處

  1. 《左傳·昭公二十年》
    描述君主昏庸時提到“外内頗邪,上下怨疾”,指内外政策偏邪,引發民怨。
  2. 白居易《請以族類求賢策》
    主張任用正直之人時,強調“不用於頗邪”,體現對偏邪品行的否定。

三、用法特點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左傳》及白居易策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頗邪是什麼意思

頗邪一詞是指人或事物具有偏離正道、違背道義的傾向或性質。它常用來形容人行為偏離常規、思想偏激,或者指事物的本質反常、違反常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頗邪的部首是頁(一),拆分後的部首是之。它的總的部首筆畫數為4,具體部首的筆畫數為3,次部首的筆畫數為1。

來源

頗邪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其來源較為複雜,其中一種說法認為它源自佛家用語。在佛教裡,頗邪指的是邪惡、不正之徒。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成為一個通用的形容詞。

繁體

在繁體中,頗邪的寫法為頗邪。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研究,古代文獻中頗邪的寫法存在多種變體,如迫邪、樸邪等。這些不同的寫法反映了當時文字發展的特點,也體現了人們對這一概念理解的不同角度。

例句

1. 他的言行舉止頗邪,不受大家的歡迎。
2. 這個論點頗邪,缺乏充分的論證。

組詞

1. 邪惡
2. 歧途
3. 異端
4. 傾向

近義詞

1. 違背
2. 偏激
3. 偏離

反義詞

正道、合理、正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