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求的意思、屈求的詳細解釋
屈求的解釋
委曲懇求。 馮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她雖然哭,可沒有向丈夫 王柬芝 屈求的意願。”
詞語分解
- 屈的解釋 屈 ū 使彎曲,與“伸”相對:屈曲(?)。屈折。屈膝。屈伸(彎曲和伸直,引申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 低頭,降服:屈服。屈從。威武不屈。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才。屈就(受
- 求的解釋 求 ú 設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證(尋求證據,求得證實)。求實(講求實際)。求同存異。求全責備。求賢若渴。實事求是。 懇請,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醫。求教。求助。 需要:需求。供過于求
專業解析
"屈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典籍用例中分析得出,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義解析
- 屈
- 本義為彎曲、使彎曲,引申為屈服、委屈(如"屈膝""屈從")。
- 在"屈求"中強調降低身份、放低姿态。
- 求
- 本義為請求、尋求(如"求助""求情")。
- 此處指主動提出要求或請托。
組合釋義:"屈求"指以謙卑或委屈的姿态請求他人,隱含降低自尊、委曲求全之意。
二、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屈求:降低身份請求。
例證:清《醒世姻緣傳》第八八回:"他既屈求了咱,難為他的銀子?"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4卷,第271頁。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屈求:委曲自身以求達成目的。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第1086頁。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學中文系編)
屈在複合詞中表"屈己","屈求"即屈己以請,含謙卑義。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312頁。
三、語境與用法
- 典型用例:
-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因地位懸殊或情勢所迫而低聲下氣懇求他人。
-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但保留在"屈尊相求""屈意央求"等短語中。
- 情感色彩:
含貶義或無奈意味,暗含請求者處于弱勢地位。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
核心差異 |
懇求 |
态度誠懇,但不一定降低身份 |
哀求 |
情感更迫切,含絕望感 |
屈求 |
強調自我貶抑以換取所求 |
五、古籍例證
《醒世姻緣傳》第八八回:
"呂祥道:'奶奶隻這們屈求人,還差着人哩!'"
此處"屈求"生動體現仆人呂祥對主人低聲下氣懇求的諷刺。
參考資料
-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2014.
- 王力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商務印書館,2005.
- 西周生. 《醒世姻緣傳》. 清刻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5).
網絡擴展解釋
“屈求”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屈求(拼音:qū qiú,注音:ㄑㄩ ㄑㄧㄡˊ)指委曲懇求,即通過降低姿态、委婉表達來請求他人。例如:
“她雖然哭,可沒有向丈夫屈求的意願。”(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二、用法與辨析
- 常見搭配:多用于描述因現實壓力或情感需求而妥協的情境,如“屈求的意願”“屈求的決定”。
- 易混淆詞:
- 委曲:強調遷就、曲折,如“委曲求全”。
- 委屈:側重内心感受,指受冤枉或不平等待遇。需注意避免混淆兩者。
三、相關成語
與“屈求”相關的成語包括:
- 蠖屈求伸:比喻人暫時隱退以待時機(出自《周易》);
- 卑躬屈膝:形容低聲下氣讨好他人。
四、使用建議
在正式寫作中,需根據語境選擇“委曲”或“委屈”。例如:
- 正确:“委曲求全”(為顧全大局而妥協);
- 錯誤:“委屈求全”(易被誤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2、3、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矮人陂吏悖慢膘澆捕房哺樂超羣拔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沖浪的見跌坐鼎餗滴水成冰帝祚斷舌娥皇女英幹巴利落鋼坯幹将莫邪感帨耕築關崄鼓笛曲合口椒饸饹卉木壺梁角節椒目解榻經堂金元蠲租菱角盭氣利途離易陸績懷橘馬舡蠻荊梅花參眉葉明曠旁撓跷球秦橋茹内上火杉松山頭主義殺一警百勝母神速碩勳姝豔死灰複燃螳螂之衛賢祠陷入沉思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