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鼎餗的意思、鼎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鼎餗的解釋

指鼎中食品。後常借指政事。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趍鼎餗,代耒耜。” 唐 權德輿 《仲秋朝拜昭陵》詩:“良将授兵符,直臣調鼎餗。”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六》:“鼎餗、用賢、履險、出坎、處困、震恐、行旅、喪羊,此可盡以是非決乎?”參見“ 鼎折覆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鼎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 鼎:古代烹煮食物的青銅器,後成為國家權力的象征。
    • 餗:音“sù”,專指鼎中的食物,如《易經·鼎卦》提到的“鼎折足,覆公餗”,意為鼎中的珍馐()。
    • 合義:鼎中的食物,可指代祭祀或宴飨時的珍貴膳食()。
  2. 引申含義

    • 因鼎象征國家政權,“鼎餗”逐漸引申為“政事”或“國家要務”。例如唐代權德輿《仲秋朝拜昭陵》中“直臣調鼎餗”,即以調和鼎中食物比喻處理政務()。

文化背景


用法示例


“鼎餗”本義為鼎中食物,因鼎象征政權,後衍生為政事的代稱,常見于古典文獻對治國理政的隱喻。需注意其文化語境,避免現代誤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餗

鼎餗(dǐng hù)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鼎和餗兩個字組成。

部首和筆畫

鼎的部首是钅,總共有13畫;餗的部首是飠,總共有17畫。

來源

鼎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鼎是一種古代的三足鍋,它是在炊爨時用來烹饪食物的器具,代表着豐饒和富貴;餗指的是精美的飯菜,寓意着豐盛和美味。

繁體

《鼎餗》的繁體字書寫為「鼎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鼎」寫作「鼐」,具有三足的形狀;「餗」寫作「鄒」,主要用于表示食物。

例句

這家餐廳的每道菜都像是一道精美的鼎餗,令人垂涎欲滴。

組詞

鼎食:指美味的佳肴。

近義詞

盛宴、豪宴、豐宴

反義詞

清蒸、簡餐、素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