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ncourage and inhibit]∶鼓励和禁止
善恶无所劝阻
(2) [dissuade sb.from;advise sb not to]∶劝人不要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
你最好劝阻他别那样干
亦作“ 劝沮 ”。1.鼓励和禁止。《墨子·非命中》:“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坚隄防以杜决溢,明褒贬以彰劝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苏文忠公墓志铭》:“公歷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阻。”
(2).以理相劝并阻止其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明史·阉党传·焦芳》:“ 瑾 ( 刘瑾 )怒翰林官傲己,欲尽出之外,为 张綵 劝沮。”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你入过狱了,见过了死亡,即使你不能帮助我,可也不会劝阻我了!”
“劝阻”是一个动词,表示通过劝说或讲道理的方式阻止某人做某事。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分解
典型用法
场景:常用于人际关系中制止危险/错误行为
结构特点:
近义辨析
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劝阻行为常体现「与人为善」的价值观,《论语》有「忠告而善道之」的类似表述,强调善意引导的沟通方式。
如需更多语言学分析或具体语境案例,可提供补充说明。
劝阻指劝告、阻止。字面意思是用劝告的方式阻止某个行为或者阻止某种情况的发生。
劝阻的部首是力(力量),拆分后部首分别为力和阝,笔画总数为10画。
《说文解字》中提到劝为劝也,劝厌也,阻为挡也,不通也。合为谏也,见过谏官则怯,见过帐则亏,见过适也。言人之力呼声相当以生窘迫行动之肒鬃也。
劝阻的繁体字为勸阻。
古时候,劝阻的写法可能不同于现在的字形。古代对于同一个字的字形可能存在多种写法。可惜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古代写法,因为现在通用的字形是根据历史演变而来的,存在一定的规范性。
1. 他竭力劝阻朋友不要去参加那个危险的活动。
2. 他们劝阻他不要离开家,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
劝告、阻止、警告、阻碍、劝慰
劝说、劝导、规劝、规谏
鼓励、促进、推动、支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