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樹的果實。《詩·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 漢 鄭玄 箋:“梅實尚餘七未落。” 唐 柳宗元 《梅雨》詩:“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元 李存 《次高元博韻》:“梅實得調鼎,松明勝然燭。” 清 龔自珍 《好事近·補記仲夏情事》詞:“何以報他紈扇,餽一筐梅實。”
“梅實”一詞的含義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析,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梅實指梅樹的果實,即梅子。這種果實未成熟時呈青色,成熟後變黃,味酸,可食用或入藥。
延伸用法
在古典文獻中,梅實常作為自然意象出現,例如《詩經·召南·摽有梅》中“其實七兮”即用梅實比喻青春流逝,漢代鄭玄注解為“梅實尚餘七未落”。
曆史文獻
**文化意象
梅實在詩詞中常與時間、物候關聯,如《摽有梅》以梅實數量變化表達婚嫁緊迫感,清代龔自珍詞中“餽一筐梅實”則寄托情感。
直接指代
現代漢語中仍保留其原義,例如“藍梅實在是不忍心易揚這般窘況”中的“梅實”即指梅子(例句)。
特殊解釋辨析
有網頁提及“梅實”作為成語,表示“表裡如一”(如),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現代個别語境下的引申,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
“梅實”以梅樹果實為核心含義,兼具自然物象與文學隱喻功能,常見于古典詩詞,現代用法多延續本義。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詩經》《全唐詩》等文獻(相關詩句來源見、7)。
梅實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梅子成熟”的意思。在這個詞語中,“梅”代表梅樹,而“實”表示成熟、結實的意思。因此,梅實的含義是指梅樹上的果實已經成熟。
梅實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木”和“宀”。其中,“木”是指木頭,表示與木材有關的事物,而“宀”是指房子,表示與屋頂或房檐相關的事物。根據筆畫的計算,梅實這個詞由9個筆畫組成,分别是:橫、豎撇、橫折鈎、豎、橫折鈎、橫、撇、豎鈎。
梅實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起源約可追溯到三國時期。梅實作為一個詞語在古代文獻中出現的頻率并不高,但在描述梅樹果實成熟的情景時被廣泛使用。對于繁體字,梅實的寫法和簡體字是相同的,沒有特殊的繁體版本。
在古代漢字中,梅實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由于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例如字體的形狀、筆畫的排列順序等,但整體上來說,古時候的梅實與現代的寫法非常接近。
1. 春天來臨,梅實開始紅了,結滿了枝頭。
2. 小女孩高興地跑到梅樹下,看到樹上的梅實,躍躍欲試地伸手去摘。
與梅實相關的組詞有:梅樹、果實、成熟、結滿、枝頭等。
梅實的近義詞是“梅果”,它也表示梅樹上成熟的果實。而梅實的反義詞則是“未熟”,表示尚未成熟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