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蘼蕪的意思、蘼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蘼蕪的解釋

[confervoide] 綠絲藻類

詳細解釋

草名。芎藭的苗,葉有香氣。《山海經·西山經》:“﹝ 浮山 ﹞有草焉,名曰薰草,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蘼蕪,佩之可以已癘。” 漢 劉向 《九歎·怨思》:“菀蘼蕪與蘭若兮,漸藁本於洿瀆。” 隋 薛道衡 《昔昔鹽》詩:“垂柳覆金堤,蘼蕪葉復齊。” 馮至 《蠶馬》詩:“黃色的蘼蕪已經凋殘,到處飛翔黑衣的海燕,我的心裡還燃着餘焰,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蘼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蘼蕪”是古代文學和醫學文獻中常見的植物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植物學定義

蘼蕪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苗葉,又名蕲茝、薇蕪、江蓠。其形态特征為:莖高約30厘米,葉呈羽狀複葉,形似芹菜但分裂更細,花白色,具有類似白芷的香氣。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蘼蕪得名于“莖葉靡弱而繁蕪”,且因香氣與當歸、白芷相似,故有“蕲茝”“江蓠”等别稱。

二、用途與價值

  1. 藥用:蘼蕪可祛風止眩、補肝明目,主治頭風眩暈、流淚、腹瀉等症(《本草綱目》引述)。
  2. 香料:古人常将蘼蕪葉風幹制成香料或填充香囊,因其清香被稱作“天然香氛”。
  3. 象征意義:在文學中,蘼蕪常寄托隱士情懷或離别愁緒,如李清照詞中“蘼蕪一片愁”即用此意象。

三、文學典故

蘼蕪最早見于《詩經》,漢代《古詩十九首》有“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之句,後世文人如謝朓、馮至等均以其入詩,借植物隱喻高潔品格或孤寂心境。


提示:如需了解蘼蕪的完整詩詞引用或現代研究,可查閱《本草綱目》或古典文學選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蘼蕪

蘼蕪(mí wú)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蘼”和“蕪”兩個部分組成。

以下是蘼蕪的字形拆分:

蘼(mí)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1個筆畫。

蕪(wú)的部首是“艹”,總共有9個筆畫。

蘼蕪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北山》:“蕪荑君子,無信讒佞。”其中的“蕪”指的就是“茂盛”,而“蘼”則意味着“繁多的花草”。因此,“蘼蕪”可以理解為形容花草茂盛的景象。

蘼蕪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中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蘼蕪的字形可能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還是由“蘼”和“蕪”的部分組成。

以下是蘼蕪的一個例句:“春天來臨,大地上的蘼蕪競相綻放,色彩斑斓,美不勝收。”

與蘼蕪相關的組詞有蕪雜、蕪秀、蘼珠、蘼丹等。

近義詞可以是茂盛、繁茂、繁盛。

反義詞可以是凋零、衰敗、荒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