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狗和羊。《論語·顔淵》:“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唐 李白 《經離亂後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長戟三十萬,開門納兇渠;公卿如犬羊,忠讜醢與葅。”
(2).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虜、囚犯等。 宋 範仲淹 《讓樞密直學士右谏議大夫表》:“及 麟府 喪陷, 鎮戎 三敗,殺者、傷者前後僅二十萬人矣,死者為魚肉,生者為犬羊。”《說嶽全傳》第二五回:“若不今朝邀赦免,何至他年作犬羊?”
(3).舊時對外敵的蔑稱。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爾乃大軍過蕩西山, 屠各 左校,皆束手奉質,争為前登,犬羊殘丑,消淪山谷。” 宋 陸遊 《涉白馬渡慨然有懷》詩:“ 太行 之下吹虜塵, 燕 南 趙 北空無人; 袁 曹 百戰相持處,犬羊堂堂自來去。”
“犬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意義:指狗和羊兩種動物。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如《論語·顔淵》中“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強調二者皮毛本質的差異。
比喻含義
避免與現代常見詞彙混淆(如“犬羊”不用于描述動物習性)。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經典文獻(如《論語》)以深入理解。
《犬羊》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小事情、瑣碎之事。這個成語源自《論語·為政篇》,原文為:“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用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管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此處所指的犬羊,本意是牧人飼養的犬和羊,代表着日常瑣碎的事務。
《犬羊》的拆分部首是犭和⺶,部首犭表示與狗有關的事物,⺶表示與羊有關的事物。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筆畫,可以得出《犬羊》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0。
《犬羊》這個成語出自《論語》,是孔子所說的一句話。孔子在這個語境中以管仲作為例子,通過管仲在處理政務、待人接物和遵守禮儀等方面的才能和品德,來反映出一個人的為政之道應當注重小事情的處理。
《犬羊》的繁體字為「犬羊」,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犬羊」這個詞的寫法也是「犬羊」,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1. 老闆每天總是糾結于一些犬羊小事上,完全忽視了公司核心業務的發展。
2. 學習要注重重點,不能陷入犬羊之争。
3.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犬羊般瑣碎的事情上,要有眼光看到更重要的事務。
組詞:小事情、瑣碎、牧人、品德。
近義詞:細枝末節、無傷大雅。
反義詞:重大事件、要務重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