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調的意思、邊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調的解釋

流行邊地的曲調。 清 錢澄之 《讀曲歌》:“邊調爺孃傳,小曲儂能度。” 清 黃景仁 《定風波·和餘少雲》詞:“石歌邊調,□為消愁,轉助愁千尺。”《豆棚閑話·黨都司死枭生首》:“那時偶然路上行走,卻聽得一人,唱着一隻邊調曲兒,也就曉得天下萬民嗟怨,如毀如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邊調(biān dià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本義:戍邊士兵的曲調

指古代戍守邊疆的軍士傳唱的歌曲或樂曲,多帶有悲涼、思鄉的基調。此類曲調源于将士們長期駐守邊關的艱苦生活,常以箫、笛、笳等樂器演奏,旋律蒼勁而哀婉,是古代邊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載:“邊調多凄怆之音,蓋戍卒傷離别也。”¹

二、引申義:悲怆的曲風或文風

因邊塞曲調的情感特質,該詞後來引申為泛指任何表達悲戚、孤寂情緒的文藝風格。清代趙翼《陔餘叢考》提及:“後人拟邊塞詩,常效其邊調,以寄郁結。”² 現代語境中亦可形容文學、音樂作品中的蒼涼意境,如“此曲頗有邊調,聞之令人慨然”。


參考來源:

  1. 楊慎《升庵詩話》(中華書局點校本,2010年)
  2. 趙翼《陔餘叢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邊調”詞條
  4.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對邊塞文學的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邊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相關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邊調(拼音:biān diào)指流行于古代邊疆地區的曲調,常帶有地域文化特色。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詞典中均有記載。


二、詳細解釋

  1. 來源與定義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文獻,如錢澄之《讀曲歌》中“邊調爺孃傳,小曲儂能度”,以及黃景仁《定風波·和餘少雲》提到的“石歌邊調”,均指邊疆地區的民間音樂或歌謠。

  2. 文化背景
    邊調反映了古代邊疆地區的風土人情,可能與戍邊将士、邊民生活或民族交流相關,具有曆史研究價值。

  3. 其他可能的誤解
    部分網頁(如)将“邊調”解釋為“邊界調解争端”,但此說法缺乏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語的誤讀或混淆。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事項

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詩文選集(如、5、9的原始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巴拮班幹部卑薄表相不聽手不信粲花之論層山籌饟楚金處堂燕鵲賜對麤骨登池上樓颠歌釣篷風志佛生日附項趕街睾然詭趣怳然回言讦首金銀台拘曲口碑口數狂蹶憐才六監鹵瀉綠帽子毛頭小子昧履密緘迷湯話摩觸謀選傩禳怒蛙情見勢屈情訊球體汽油機仁言利博睿裁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上陵山徼梢騾射捍缌麻喪天澤提唱猥毋望之禍霞城小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