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荀子·哀公》:“所謂士者,雖不能盡道術,必有率也;雖不能遍美善,必有處也。”《魏書·崔浩傳》:“漠北高涼,不生蚊蚋,水草美善,夏則北遷。” 許地山 《空山靈雨·願》:“願你有六手、十二手、百手、千萬手、無量數那由他如意手,能成全一切世間等等美善事。”
“美善”是由“美”與“善”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美好善良的品質或行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詞源
“美”指美好、完美,“善”指善良、德行,兩者結合既強調外在的和諧美感,也包含内在的道德高尚。如《荀子·哀公》中提到的“雖不能遍美善,必有處也”,即指士人雖無法達到完美境界,但必須堅守部分美德。
深層含義
該詞常用來形容品德正直、行為良善的人或事物,例如《魏書·崔浩傳》描述漠北“水草美善”,既指自然環境的豐美,也暗含對理想狀态的贊美。現代作家許地山在《願》中,更将其引申為對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祈願。
使用場景
綜合意義
“美善”融合了美學與倫理的雙重标準,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君子”品格的期待,也是現代社會對個人修養的倡導,強調内外兼修的價值導向。
美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美”和“善”。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指具有美好的品質和善良的行為。
“美”的部首是羊,它的筆畫數為8。而“善”的部首是口,它的筆畫數為12。
“美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衛靈公》:“美不在外,而在内則自然光輝。”這句話強調了個人的内在美和品德的重要性。
在繁體中,“美善”這個詞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美善”這個詞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思和現代的寫法相同。
他的行為始終充滿着美善,深受大家的喜愛。
美德、美好、善行、善良等
善良、仁善、良好
丑惡、惡劣、邪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