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堤的意思、連堤的詳細解釋
連堤的解釋
亦作“ 連隄 ”。 1.長堤。《呂氏春秋·下賢》:“好禮士,故南勝 荊 於連隄,東勝 齊 於 長城 ,虜 齊侯 ,獻諸天子。”《宋史·五行志一上》:“ 鄆州 河漲,壞連堤四處。”《宋史·五行志一上》:“六月乙酉, 汴水 溢于 浚儀縣 ,壞連堤,浸民田。”
(2).遍堤。 唐 馬懷素 《奉和聖制春日幸望春6*宮應制》:“遍野園亭開帟幕,連堤草樹狎衣簪。”
詞語分解
- 連的解釋 連 (連) á 相接:連日。連夜。連年。連亘(接連不斷)。連襟(姐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系)。連載。連綴。連理。烽火連天。連篇累(噄 )牍。 帶,加上:連帶。連坐(一個人犯法,他的家屬、親族、鄰居連帶受處罰)。 就是,既使,甚至于:連我都不信。 聯合:外連東吳。 軍隊的編制單位,“排”的上一級:連長。 姓。 古同“琏”,古代宗廟盛黍稷的器具。 古同“鍊”,鉛礦。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堤的解釋 堤 ī 用土石等材料修築的擋水的高岸:河堤。海堤。堤岸。堤壩。堤防。堤堰。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連堤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連堤”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 長堤:指連綿不斷的長堤壩,常見于水利或地理描述。例如《呂氏春秋》中提到的“連隄”(同“連堤”)即指用于防禦洪水的長堤。
- 遍堤:形容堤壩分布廣泛,如唐代馬懷素詩中“連堤草樹”即描繪堤岸草木遍布的景象。
-
引申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其作為成語的用法,比喻事物連續不斷發生,類似“水流沖破堤壩”的持續性。但這一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直接體現,可能為現代引申。
二、古籍引證
-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呂氏春秋·下賢》:“南勝荊於連隄,東勝齊於長城”,此處“連隄”指楚國用于軍事防禦的長堤。
- 《宋史·五行志》多次記載“連堤”被洪水沖毀,強調其作為水利設施的功能。
三、使用場景
- 地理描述:多用于古代文獻或詩詞中,指代實際的長堤或堤岸景觀。
- 文學比喻:現代可能借其字面意象,引申為“連續不斷”的狀态,但需結合語境判斷。
四、辨析與總結
- 核心含義:以“長堤”為主,古籍中多為實體描述;
- 現代用法:需注意語境,若作為成語使用,建議輔以具體例證或說明,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呂氏春秋》《宋史》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連堤
連堤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部分組成,分别是“連”和“堤”。
“連”部分的部首是“辶”,讀音為“lián”,表示行走的意思。它由7個筆畫組成,而“堤”部分的部首是“土”,讀音為“dī”,表示土地的意思。它由12個筆畫組成。
連堤這個詞的來源是描述一條河流兩岸之間的堤壩相連狀态。連堤是指河流兩岸形成的堤壩相互連接,使得水流得以控制,保持河道的穩定。
在繁體字中,連堤的寫法為“連堤”。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中的記載,連堤的古字形為“斜”,表示堤壩是斜向鋪建而成的。
以下是一些關于連堤的例句:
- 河流兩岸的連堤為周邊村莊提供了防洪保護。
- 這條河的連堤修建得很堅固,經受住了多次洪水的沖擊。
- 連堤上的樹木蔥綠欲滴,景色十分優美。
一些與連堤相關的詞語組合包括:堤岸、堤壩、堤防、堤堰、堤堵等。
與連堤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堤岸、河堤、堤壩等。
反義詞可以是沒有連堤的,如河流兩岸沒有連接成堤壩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