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樁庫的意思、封樁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樁庫的解釋

宋 朝内庫之一。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三:“ 太祖 初平諸僞國,得其帑藏金帛,以别庫儲之,曰‘封樁庫’,本以待經營 契丹 也。其後三司歲終所用,常賦有餘,亦併歸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宋置封樁庫》:“ 宋太祖 起自布衣,深悉民間疾苦,故平定諸國後,自奉儉薄,積左藏之餘,立封樁庫。”參見“ 封樁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封樁庫”是宋代設立的特殊國庫,主要用于存儲財政節餘或收繳的財物,其名稱和功能在不同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起源與設立目的
    宋太祖趙匡胤在平定各割據勢力後,将收繳的金帛單獨儲存,建立封樁庫。最初計劃用于贖回被遼國占據的燕雲十六州,若贖回不成則作為軍費儲備。

  2. 資金來源與用途

    • 來源:包括平定諸國所得財物、每年財政節餘(如稅收超額部分)。
    • 用途:除戰略儲備外,還用于應對饑荒、戰争等緊急情況。
  3. 制度演變
    宋太宗時期,封樁庫更名為“右藏庫”,後改為“内藏庫”,逐漸演變為皇室私庫,部分資金仍用于國家開支。

  4. 曆史意義
    該制度反映了宋代中央集權財政管理的特點,也是宋初“強幹弱枝”政策的體現。其設立初衷雖未完全實現(如燕雲十六州未贖回),但為後續財政體系提供了參考。

補充說明:
“封樁”一詞本身指封存固定財物,後延伸為一種財政儲備制度。若需進一步了解宋代財政史,可查閱《宋史·食貨志》或《石林燕語》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樁庫》一詞的意思是指儲存封存起來的樁子的倉庫。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屍”和“木”,筆畫為6畫。《封樁庫》一詞的來源比較普通,沒有特殊的典故或背後的故事。關于該詞的繁體字寫法,由于并非常用詞彙,繁體字形式可能并不常見。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比可能有所不同,但由于《封樁庫》較為普通,其古時的寫法應該與現在相差無幾。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将所有廢棄的木樁都放入封樁庫中。”關于該詞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由于該詞的含義比較具體,所以在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方面有限,沒有特别相關的詞語與之對應。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