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樓的意思、飛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樓的解釋

(1).攻城用的一種樓車。《六韬·軍略》:“視城中,則有雲梯飛樓。”《南史·宋紀上·武帝》:“ 張綱 修攻具成,設飛樓縣梯,木幔闆屋,冠以牛皮,弓矢無所用之。”《水浒傳》第九二回:“令 李雲 、 湯隆 ,督修雲梯飛樓,推赴各營駕用。”

(2).高樓。 漢 焦贛 《易林·坤之歸妹》:“飛樓屬道,趾多攪垣,居之不安,覆壓為患。” 宋 蘇轼 《次韻曾子開從駕再和》之二:“桂觀飛樓淩霧起,仙幢寶蓋拂天來。” 清 張興镛 《買陂塘》詞:“灣環翠柳蒙茸處,中有飛樓紅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飛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可作如下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攻城器械
    指一種用于軍事攻城的樓車,常與雲梯等工具配合使用。例如《六韬·軍略》提到“視城中,則有雲梯飛樓”,《水浒傳》中也有“督修雲梯飛樓”的描述。這類樓車結構較高,便于士兵觀察敵情或發起攻擊。

  2. 形容高聳的建築
    用于描述宏偉的高樓,帶有文學化表達。如蘇轼詩句“桂觀飛樓淩霧起”,清代張興镛詞中“中有飛樓紅小”,均以“飛樓”凸顯建築的壯麗與高聳入雲之感。


二、延伸解析


三、例句參考

  1. 《南史》載:“設飛樓縣梯,木幔闆屋,冠以牛皮。”(指攻城器械)
  2. 漢焦贛《易林》:“飛樓屬道,趾多攪垣。”(形容高危建築)

如需更多文獻用例或深入解析,可參考《六韬》《水浒傳》等古籍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飛樓 (féi lóu) 這個詞源自漢語,意為“飛揚的樓閣”。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飛 (féi) 和 樓 (lóu)。飛的部首是飛字旁,樓的部首是木字旁。飛字的筆畫數為3,而樓字的筆畫數為10。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飛樓。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繁體中,飛的寫法為飛,樓的寫法為樓。這些古代寫法仍然保留在繁體中,但在現代中文中已經改為飛和樓。這是因為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語言的變遷,漢字的寫法也會隨之發展和改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飛樓的例句: 1. 城市中高聳的飛樓猶如巨獸欣然展翅飛舞。 2. 他經過一座古老的飛樓,感受到了曆史的滄桑與莊嚴。 與飛樓相關的組詞包括:高樓大廈、樓閣、樓台、飛翔等。這些詞都有關于建築物或飛行的含義。 飛樓的近義詞可以是:飛閣樓、揚樓、翺翔的樓閣,這些詞都描述了樓閣或建築物的飛揚之姿。 至于飛樓的反義詞,可能是地下室、低矮的建築物或固定的樓閣等,它們與飛樓相反,意味着低矮、靜止或固定不動。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