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銓筦 ”。1.对人才进行品量和管理。《晋书·阮放传》:“迁吏部郎,在銓管之任,甚其称绩。” 唐中宗 赵皇后 等《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当熊让輦愧前芳,再司銓筦恩可忘。” 宋 司马光 《送田校理知晋州》诗:“銓筦萃贤豪,夫君主剧曹。”
(2).指掌管选拔人才的职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其在銓管也,用僕为京兆掾。”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见日,便乞 蒲 同 。朝旨俾留,遂领銓筦。”
“铨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与人才选拔和管理相关的职能或职位。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铨管”由“铨”和“管”组成:
职能层面
指权力机关对人才的考核、监察和管理职能。例如《晋书·阮放传》提到:“迁吏部郎,在铨管之任,甚其称绩”,说明吏部官员通过“铨管”职能有效管理人才。
职位层面
可代指负责选拔人才的官职。如宋代欧阳修在书信中写道:“朝旨俾留,遂领铨筦”,表明其担任了相关职位。
“铨管”一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既指人才管理的职能,也指具体职位,常见于吏部或类似机构的描述。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官制时仍有参考价值。
“铨管”(quán guǎn)是一个汉语词语,包含两个字。“铨”意为权衡、衡量;“管”意为管理、操纵。合在一起表示衡量和管理事物的意思。
“铨”字的部首是 “金”字旁(金字的变体),它的笔画数为 11 画。
“管”字的部首是 “竹”字旁,它的笔画数为 14 画。
“铨管”一词源于古代衙门中的一种衡量工具和管理制度。在历史上,权力机构会使用铜管作为衡量物品的标准单位,同时通过进行管制和管理来维护公平和秩序。
“铨管”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 “銓管”。
古代的“铨管”字写作 “篅籺”。
1. 在审判过程中,法官需要进行铨管,确保公正判决。
2. 领导者需要善于铨管各项工作,提高效率和质量。
组词:"权衡"、"斟酌"、"想管"、"管理"。
近义词:"衡量"、"衡断"、"权谋"。
反义词:"草率"、"放任"、"纵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