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權概的意思、權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權概的解釋

亦作“權槩”。1.衡器、量器。《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 鄭玄 注:“稱錘曰權;概,平鬥斛者。”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氣均衡石,晷正權概。”

(2).也泛指尺度、标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權概”的漢語詞典釋義

“權概”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權”與“概”二字組成,本義指古代度量衡的兩種工具,後引申為衡量事物、判斷是非的标準或準則。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本義:度量衡工具

  1. “權”:指秤錘,用于測定物體重量。《漢語大詞典》釋為“秤錘”,象征權衡輕重。
  2. “概”:指量谷物時刮平鬥斛的木闆(即“鬥概”),确保容量公平。《說文解字》注:“概,平鬥斛器。”
  3. 合義:二者合用代指整套度量标準,如《荀子·禮論》載:“規矩者,方圓之至;禮者,人道之極也。然而不法禮,不足禮,謂之無方之民;法禮足禮,謂之有方之士。禮之中焉,能思索謂之能慮;禮之中焉,能勿易謂之能固。能慮能固,加好者焉,斯聖人矣。故天者,高之極也;地者,下之極也;無窮者,廣之極也;聖人者,道之極也。故學者固學為聖人也,非特學為無方之民也。故禮者,人道之極也,然而不法禮,不足禮,謂之無方之民;法禮足禮,謂之有方之士。禮之中焉,能思索謂之能慮;禮之中焉,能勿易謂之能固。能慮能固,加好者焉,斯聖人矣。權概者,所以齊物者也。”

二、引申義:标準與準則

  1. 衡量事物的規範

    “權概”由具體工具抽象為評判标準,如《淮南子·時則訓》稱:“權概平正,不失其理。”,強調公正無私的準則。

  2. 法律與道德的尺度

    古代文獻中,“權概”常喻指法律或道德規範。如《漢書·律曆志》載:“權概者,所以平輕重、正鈞石也。”,引申為規範社會行為的制度。

三、現代使用範圍

現代漢語中,“權概”多用于學術或專業文本,保留其“标準”“準則”的古義,如法律文書或哲學論述中比喻“裁量依據”。例如:“司法裁判需以法律為權概,避免主觀臆斷。”

古籍例證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3. 《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4. 《淮南子校釋》(北京大學出版社)
  5.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6.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7. 《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為權威紙質出版物版本,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權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權概”指古代測量物體重量和體積的工具,具體分為:

  1. 權:即秤錘,用于稱量重量的衡器。
  2. 概:平鬥斛的器具,用于量器校準,确保谷物等物品在容器中平整均勻。

二、引申意義

該詞在文獻中常被抽象為标準或尺度的象征。例如:

三、文獻例證

  1. 《淮南子·時則》記載:“端權概”,指規範市場交易工具。
  2. 賈誼《惜誓》中“同權概而就衡”,借權概表達對公平标準的追求。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權概”可引申為衡量事物的準則,例如法律中的“網絡空間主權”概念,即借用“權概”的尺度内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禮記》《淮南子》等典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翺遊百廢待興抱魄弊法撥天關不顧一切不嗣猜愎財擇策拜撐裡充庖瞅睬愁長殢酒麤密丁戶黩禮芳餌膏晷詭誕不經海陵橫濿摦大還元水花臊花毯見觑借征蕺蕺輯綏羁鞅計意句限刻記客民老勁令邦領解柳翣濾過滿目蕭然曚影排雷配方佩珍鋪說清緊球帶球體羣盲人資乳粟桑臣攝理繩表死鬼探水竿鋘鍬舞曲崄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