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無知的人們。
謂無知的人們。《藥師本願功德寶卷》:“古佛在虛空,接引衆羣盲。”
“羣盲”(現多寫作“群盲”)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
基本釋義
指代“無知的人們”,常用于形容缺乏認知或判斷力的群體。該詞出自明代佛教典籍《藥師本願功德寶卷》:“古佛在虛空,接引衆羣盲。”
語境與用法
注意區分
該詞與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的象征主義戲劇《群盲》(描述失明者的絕望等待)無直接關聯,後者是獨立的外國文學創作,僅名稱相似。
參考來源:可通過《漢語大詞典》或佛教典籍進一步了解其原始語境,網絡釋義需謹慎甄别。
《羣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一群盲人。在這個詞語中,
《羣盲》這個詞語的部首是犬(quǎn)和⺮(zhú),總共有10個筆畫。
《羣盲》作為一個詞彙,來源于古代文獻。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和文學作品中,用以描述一群視力有缺陷或完全失明的人。
在繁體字中,《羣盲》這個詞的寫法為「群盲」。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存在一些與現代稍有不同的寫法。對于《羣盲》而言,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例如犬部可能采用象形的形式等等。
1. 這個盲人學校收容了一群羣盲,為他們提供教育和幫助。
2. 羣盲用手觸摸世界,感受到了適應殘疾的力量。
1. 羣聚:表示一群人聚集在一起
2. 盲目:表示沒有理性、判斷力,盲從沒有根據的行動
3. 羣衆:表示大量的人群
1. 羣盲:羣瞎
2. 羣聚:羣集、齊聚
3. 盲目:盲從、盲從
1. 羣盲:明眼
2. 羣聚:散去
3. 盲目:明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