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謅,亂說。亦指謬論。《莊子·盜跖》:“多辭繆説,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章炳麟 《文學說例》:“不通斯例,則古義不完;逐流忘返,則繆説滋起。”
“缪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iù shuō,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指“胡謅、亂說”,也泛指荒謬錯誤的言論()。例如《莊子·盜跖》中批評某些人“多辭繆説,不耕而食,不織而衣”,即用“缪說”形容虛妄不實的言辭()。
詞源與用法
注意區分
“缪”是多音字,僅在“miù”音時表錯誤義,其他讀音(如“móu”“miào”)含義不同,需結合語境判斷()。
“缪說”強調言論的虛妄或邏輯謬誤,常見于對錯誤觀點的批判性表述。
缪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胡言亂語、胡扯。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講話或者行為沒有根據,沒有真實性或邏輯性。
缪說的部首是缶,它是古代用來盛酒的陶制容器。它的筆畫數是12畫。
缪說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這部古代漢字字典。在《爾雅》中,缪說的解釋是指無根據的言論。後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為形容任意亂說或者胡扯。
缪說的繁體字是謬說。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缪說的缶部寫作缶,而言部寫作言。具體寫法可以參考古代的金文和篆文。
1. 他一直在缪說一些個人的觀點,卻沒有實質性的證據。
2. 不要聽他的缪說,他總是喜歡散布謠言。
組詞:缪說話、缪笑、缪亂
近義詞:胡言亂語、胡扯、無稽之談
反義詞:真言實行、真知灼見、明智之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