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紅梅那樣的顔色。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端午》:“紫蘇、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先見那信的蓋面一篇隻一個梅紅名帖,名帖上印着個名字是‘ 陸學機 ’三個字。”《廣陵潮》第三十回:“家人喝道:‘我們家少爺是特地來拜望這裡少爺的,快去通報一聲。’説着,便将一個梅紅單帖遞過去。”
“梅紅”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梅紅”指像紅梅花瓣那樣的顔色,屬于中國傳統色彩描述。這種顔色介于紅色與粉紅之間,帶有清雅柔特點,常見于詩詞、器物或節慶裝飾中。
“梅紅”亦為人名(如四川學者梅紅),但此用法與顔色詞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文學作品中的具體例句,可參考《東京夢華錄》《廣陵潮》等文獻,或查閱中提到的節慶詩詞。
《梅紅》是一個成語,表示梅花的顔色為紅色。梅花寒而不凋,開放在嚴寒冬季,向人們傳遞出堅強和樂觀的寓意。因此,梅紅常常被用來比喻人堅強不屈的品質和意志。
成語《梅紅》的部首為木字旁,表示與木相關。它的拆分部首為木字旁是因為梅是一種植物,在漢字中屬于與木有關的字。梅紅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梅紅》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文中描述了一個隱居的農夫發現了一個美麗的桃花源,桃花盛開時,梅花始終保持紅豔多時。作者借此描繪了隱居者堅守本心的形象,并由此形成了成語《梅紅》。
梅紅的繁體字是「梅紅」。
在古代漢字中,梅紅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梅可以寫作「楳」、「楳花」,紅可以寫作「紅」、「纮」。這些古代字體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而現代漢字則較為統一。
1. 他的堅強意志就像梅紅一樣,不被逆境擊倒。
2. 她的意志力堅定,如同梅紅一般,永遠不放棄。
1. 梅花:表達堅強和樂觀的象征之一。
2. 玫瑰紅:表示濃烈的紅色,用來形容梅紅的鮮豔。
沒有明确的梅紅的反義詞,因為它主要是描述梅花的顔色和精神,而不是與其他顔色相對比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