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履行諾言而被責。《禮記·表記》:“是故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己怨。” 孔穎達 疏:“諾,謂許人之物;責,謂許而不與而被責。”
“諾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文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禮記》原文背景或其他相關成語,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諾責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它的意思是充滿義務和責任。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讠和責。其中,讠是讠言部首,表示與言語有關;而責是由手與口組成的部首,表示責任。
諾責的筆畫數為17劃,它是一個較為複雜的漢字。首先,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上部的讠部分,它由3畫組成。接着,下部的責字由14畫組成,需要細心的書寫才能确保正确。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按照繁體字的寫法,諾可以寫作諾,而責可以寫作責。這些寫法更加複雜和繁瑣,但在繁體字的書寫中更為常見。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諾責這個詞:
1. 他以諾責的态度來對待工作,從不推卸責任。
2.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都有諾責為社會做出貢獻。
3. 學校将諾責教育視為培養學生自律精神的重要途徑。
諾責作為一個常見的漢字詞,也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新的詞彙:
1. 諾言:表示承諾或答應的話語。
2. 責任:表示應負的義務或承擔的工作。
相較而言,諾責并沒有明确的反義詞。然而,與諾責相關的詞彙可以用來表達相反的意義:
1. 推脫:表示回避或不承擔責任。
2. 違背:表示違反或放棄原有的義務。
翻譯為 中文【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