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責的意思、諾責的詳細解釋
諾責的解釋
不履行諾言而被責。《禮記·表記》:“是故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己怨。” 孔穎達 疏:“諾,謂許人之物;責,謂許而不與而被責。”
詞語分解
- 諾的解釋 諾 (諾) ò 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諾諾。 答應,允許:諾言。許諾。承諾。一諾千金。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責的解釋 責 (責) é 分内應做的事:責任。盡責。負責。職責。專責。責無旁貸。 要求:責求。責令。責成。 指摘過失:責備。責怪。斥責。責罰。譴責。 質問,诘問:責問。責難。責讓。 舊指為了懲罰而打:鞭責。杖責
專業解析
諾責是古漢語複合詞,指未履行的承諾或債務,強調信用層面的責任。以下為權威解析:
一、核心釋義
諾責(nuò zé)
指未能兌現的諾言或未償還的債務,含信用缺失之意。
- 諾:承諾、應允;
- 責:通“債”,指債務或責任(《說文解字》:「責,求也」段玉裁注:「引申為誅責、責任」)。
例:《禮記·曲禮上》「父之諾責,不可不慎也」鄭玄注:「諾責,謂許人之物未償。」
二、古典文獻依據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釋義為「未履行的諾言或債務」,引《禮記》為書證。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釋「責」為「債」之本字,佐證詞義本源。
三、現代用法辨析
現代漢語中「諾責」罕用,但常見于文言研究或曆史文本分析。其内涵可對應現代詞彙:
四、學術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M]. 中華書局, 2013.
- 鄭玄(注), 孔穎達(疏). 《禮記正義》[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文獻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著作,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諾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文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詞語結構
- 拆分釋義:由“諾”(承諾、答應)和“責”(責任、責備)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因承諾未履行而擔責”。
2.出處與定義
- 核心解釋:指因不履行諾言而受到責備。
- 文獻依據:出自《禮記·表記》中的“是故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己怨”。孔穎達對此注釋:“諾,謂許人之物;責,謂許而不與而被責。”
3.延伸理解
- 儒家倫理觀:這一概念體現了古代儒家對誠信的重視,主張甯可因拒絕承諾招緻他人不滿(“己怨”),也不應輕易許諾卻無法兌現(“諾責”)。
- 現代適用性:雖為古語,但強調“守信”的價值觀仍適用于現代人際交往和社會契約關系。
4.相關擴展
- 反義概念:與“輕諾寡信”(隨便許諾卻不守信)形成對比,後者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可結合理解。
5.使用場景
- 文言或書面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探讨誠信文化的學術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禮記》原文背景或其他相關成語,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寶爐鄙迂殘疾昌達嗔叱車轄充欲淳維大路貨鬥絕一隅二仲方回俯仰無愧改過作新感愕高班狗洞過臘果奁好手河梁别呵禦環繞昏喪箋幅甲氏絜臯诘鞠疾風勁草冏冏羁索決志巨髦客遊攔櫃鹿活草趢趢耙梳偏執前晌氣湊輕侻日照上變社栎盛彊深塹神逸私券肆人肆義竦駭送使碎冰宿疹題牓外國語枉屈未易淆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