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青色帶子。 唐 李賀 《昌谷》詩:“柳綴長縹帶,篁掉短笛吹。”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因憶侯在 東萊 靜治堂 ,裝卷初就,芸籤縹帶,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更散,輒校勘二卷,跋題一卷。” 清 餘懷 《闆橋雜記·雅遊》:“裝以雲鸞縹帶,貯之蛟龍篋中。”
“缥帶”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缥帶”指淡青色的帶子,常用于形容絲織品的顔色和形态。其中“缥”為顔色描述,表示介于青與白之間的淺色調;“帶”則指條狀物或裝飾性織物。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與詩詞中,例如:
古代常用于書籍裝幀或服飾裝飾,材質多為絲織品,顔色淡雅,帶有文人審美意趣。如李清照所記,缥帶與芸籤(書籤)配套使用,體現古代典籍的精緻裝潢。
“缥帶”是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的古代織物,其淡青色調與文人雅士的審美取向密切相關,多用于典籍、服飾等場景,成為傳統文化中精緻工藝的象征。
缥帶(piāo dài)是指一種輕薄飄逸的絲綢帶子,常用來裹繞在頭發、腰間或懸挂在物體上。它通常代表着婉約、靈動和溫柔的意境。
缥(糸):表示與線、絲相關的事物。
帶(巾):表示與頭巾、帶子相關的事物。
缥帶共有10個筆畫。
缥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後漢書·班彪傳》:“崇明彩色拇飄缥帶。”缥帶即為珍貴絲綢帶子,用來表達華麗和華美。
缥帶的繁體字為縹帶。
在古代,缥帶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通常寫作「飄帶」或「瞟帶」。這些古代寫法也表達了輕盈、飄逸的意象。
她低頭系上一條缥帶,整體造型更加婉約。
窗前挂着幾根缥帶,隨風輕輕飄舞。
缥帶飄舞、絲缥帶、缥帶盤發
飄帶、彩帶、絲帶
粗布帶、厚帶、繩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