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nk highly of or look down on] 眼球青黑色,其旁白色。喻對人重視為青眼,對人輕視為白眼
眼睛平視則見黑眼珠,上視則見白眼珠,此謂之“青白眼”。語出《世說新語·簡傲》“ 嵇康 與 呂安 善” 劉孝标 注引《晉百官名》:“ 嵇喜 字 公穆 ,歷 揚州 刺史, 康 兄也。 阮籍 遭喪,往弔之。 籍 能為青白眼,見凡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 喜 往, 籍 不哭,見其白眼, 喜 不懌而退。 康 聞之,乃齎酒挾琴而造之,遂相與善。”後因以“青白眼”表示對人的尊敬和輕視兩種截然不同的态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山甫》:“ 山甫 , 鹹通 中,累舉進士不第。落魄有不羈才,鬚髯如戟,能為青白眼,生平憎俗子,尚豪俠。”參閱 明 周祈 《名義考·人部·青白眼》。
“青白眼”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典故性詞彙,主要用于形容通過眼神表達對人的重視或輕視。以下為詳細解釋:
青白眼由“青眼”和“白眼”組成:
該詞源自《晉書·阮籍傳》記載的轶事:
如今“青眼”仍用于表示重視(如“青眼有加”),“白眼”則保留貶義(如“遭人白眼”),成為漢語中沿用千年的文化符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晉書》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青白眼》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為對人冷淡、漠視、不屑一顧。
拆分部首:青(靑)部首
拆分筆畫:青(靑)部:一畫,白部:五畫,目部:五畫
《青白眼》最早出現在清代紀曉岚的《紀公查線管見聞錄》中,原文是“青白眼也。”
繁體:青白眼(台灣常用)
古漢字寫法:靑白眼
他對我投來了一個青白眼,完全不理睬我。
青眼、白眼、青白不相憐
冷眼、傲視一切
友好、關心、誠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