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栖止的意思、栖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栖止的解釋

[stay] 停留,居住

詳細解釋

亦作“栖止”。1.寄居;停留。 唐 李頻 《辭夏口崔尚書》詩:“同來栖止地,獨去塞鴻前。”《古今小說·葛令公生遣弄珠兒》:“他為自家貧未娶,隻在府廳耳房内栖止,這夥守廳軍壯都稱他做‘廳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黃衣人》:“本以汝善人,故來栖止,今車馬雜沓,久且不利於汝,吾當去此。” 何其芳 《街》:“木闆的大本《史記》《漢書》,變成無數的白蝴蝶,飄飛在庭院裡,又栖止在草地上。”

(2).指寄居停留的地方。 唐 沉既濟 《任氏傳》:“ 鄭子 許與謀栖止。 任氏 曰:‘從此而東,大樹出于棟間者,門巷幽靜,可稅以居。’”《清史稿·仁宗紀》:“将閒散旗丁送往 吉林 ,撥給地畝,或耕或佃,以資養贍……該将軍等盡心籌畫,區分栖止,詳度以聞。” 清 龔自珍 《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宜勒限使夷人徙 澳門 ,不許留一夷,留夷館一所,為互市之栖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栖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ī zhǐ,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寄居或停留
    指人或動物暫時居住、停留于某處。例如:“幾隻麻雀栖止在樹梢上”,或“栖止佛寺”。該詞既可描述具體動作(如停留),也可表示狀态(如居住)。

  2. 引申為居所
    在古漢語中,也指代寄居停留的地方。例如唐代《任氏傳》中提到的“謀栖止”,即尋找住所。


二、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1. 詩文例證

    • 唐代劉禹錫《贈竹二十韻》:“衆芳信妍媚,威鳳難栖止”,以“栖止”暗喻高潔之物難以停留。
    • 蘇轼詩句中亦有類似用法,體現其文學性。
  2. 曆史記載
    《清史稿》提到規劃旗丁“區分栖止”,即安排居住地,可見該詞在官方文書中的應用。


三、現代用法與例句


“栖止”兼具動詞(停留、居住)與名詞(居所)屬性,常見于文學與曆史文本,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詩意表達。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栖止的意思

栖止(qī zhǐ),是一個用于形容停留、安居、寄托的詞彙。它可以表示一個人或動物停歇、栖身、居住的地方,也可以指一個人或動物停留在某個地方,沒有離開。

栖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栖止這個詞由木(mù)和正(zhèng)兩個部首組成,由10個筆畫構成。

栖止的來源

栖止一詞最早出自《史記·平津閨秀列傳》:“可盡言于雅,于中真,于情親,于小義,于高廉,于生自今父,以遺忠述诤,以栖止斯之所不能!”這個詞在古代用法中,常用于形容隱士、僧侶在某個地方修行、安居的意思。

栖止的繁體

栖止的繁體字為棲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栖止的寫法略有不同。栖字寫作:“㕘”,即樹和禽中間夾了個點。止字寫作:“⺊”,是由立字旁和正構成。整體寫作“㕘⺊”。

栖止的例句

1. 鳥兒在樹上找到了一個安靜的地方栖止。

2. 他在小鎮上栖止了幾天,享受甯靜的生活。

栖止的組詞

栖身、栖息、山栖、林栖、落腳栖止。

栖止的近義詞

停留、居住、栖居、寄居、安身。

栖止的反義詞

逃離、離開、遷徙、流動、漂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