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收勒索的意思、浮收勒索的詳細解釋
浮收勒索的解釋
見“ 浮收勒折 ”。
詞語分解
- 浮收的解釋 額外征收。《清史稿·穆宗紀一》:“減 蘇 、 松 、 常 、 太 浮收米三十七萬餘石,浮收錢百六十七萬餘貫。” 茅盾 《子夜》八:“你在畝捐上浮收一些兒,在黑貨上多抽一些兒,你一個月的收入就抵上我的一
- 勒索的解釋 以威脅強迫手段索取財物騙子們假裝要逮捕士兵以便勒索他們勒索金錢詳細解釋以威脅強迫手段索取財物。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二》:“哨目止勒索駝馬擔夫,見餘輩,亦不甚阻撓。” 清 紀昀 《
網絡擴展解釋
“浮收勒索”是一個漢語成語,指用強迫手段額外征收財物,常見于描述官吏或剝削者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該成語強調通過強制或壓迫性手段,超出正常标準征收錢糧或財物,具有明顯的剝削性質。其核心與“浮收勒折”相同。
2.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清史稿·高宗紀四》:“辛酉,以圖思德劾蘇墧浮收勒索,命袁守侗等嚴鞫之。”,表明清代已有此類行為的官方記載。
3.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ABCD型),如“浮”“收”“勒”“索”四字并列。
- 應用場景: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剝削行為,如“官吏浮收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 感情色彩:含貶義,反映對不公行為的批判。
4.相關詞彙
- 近義詞:浮收勒折(出自清·馮桂芬《江蘇減賦記》)。
- 反義詞:輕徭薄賦(需結合語境推測)。
5.延伸說明
該成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用于批判性描述超額收費現象。其權威解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清史稿》相關記載。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演變或具體案例,可查閱《清史稿》或清代賦稅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收勒索》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以暴力、威脅或其他非法手段,強迫他人給予金錢、財物或其他利益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拆分部首:水(氵)、勹、力
- 筆畫數:10畫
該詞的來源是漢字組詞,由浮、收、勒索三個字合并而成。
在繁體漢字中,浮收勒索的寫法是「浮收勒索」。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寫法一樣,都是「浮收勒索」。
以下是浮收勒索的例句:
1. 他們使用威脅和暴力手段對他進行浮收勒索。
2. 這種行為屬于浮收勒索的犯罪行為。
組詞:浮收、勒索
近義詞:敲詐、勒索、勒走
反義詞:交易、購買、合法交易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