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尪弱的意思、尪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尪弱的解釋

亦作“尫弱”。亦作“尩弱”。1.瘦弱;衰弱。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或矬陋尫弱,或且黑且丑。”《新唐書·裴懷古傳》:“﹝ 懷古 ﹞素尪弱,不能騎。” 明 宋濂 《危孝子傳》:“﹝ 貞昉 ﹞質體尩弱,不勝負任之苦,越七月,病卒。”

(2).指弱小、衰弱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微旨》:“迫脅尫弱,以惡易好。” 宋 曾鞏 《追租》詩:“計須賣強壯,勢不存尫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尪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文獻用例及現代解釋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尪”本義指骨骼彎曲或有殘疾的人,引申為“瘦弱、多病”狀态()。《廣韻》載“尪,尪羸也,病也”,說明該字與疾病導緻的虛弱相關()。

二、具體含義

  1. 形容身體瘦弱或衰弱
    如《抱樸子》中“矬陋尫弱”描述身材矮小瘦弱之人,《新唐書》記載裴懷古“素尪弱,不能騎”,均指體質虛弱( )。

  2. 代指弱小群體
    晉代葛洪《微旨》用“迫脅尫弱”批評欺壓弱勢者的行為,宋代曾鞏《追租》詩“勢不存尫弱”則反映社會對弱者的忽視( )。

三、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作品中。需要注意的是,其異體字“尩弱”與“尫弱”含義相同,但現代規範寫法為“尪弱”()。


擴展閱讀:與“尪弱”相關的詞語還有“尪羸”(強調病态瘦弱)、“尪痹”(中醫術語,指筋骨無力)等,均與身體虛弱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尪弱的意思

《尪弱》是一種方言詞語,主要在閩南、福建一帶使用,意思是指某個人或某件事物非常弱小、軟弱無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尪弱》字共有9個筆畫,其中部首為“爾”,筆畫順序為“弓、小、小、一、丨、一、一、一、一”。

來源和繁體

《尪弱》一詞源自閩南語,實際上是“旺弱”的變音。旺,表示強盛、旺盛的意思,弱則表示衰弱、軟弱的意思。在閩南方言中,常常縮短兩個字的發音并加上“尪”字,形成了“尪弱”這個詞彙。

在繁體中,尪弱通常寫作「夯弱」或「忙弱」,但發音仍然是若音的“尪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一種漢字寫法,稱為“草書”,在草書中,寫作“尪”則用“彁”代替,“弱”用“弜”代替。

例句

1. 他體弱多病,真是尪弱到極點了。

2. 這條小河受幹旱天氣影響,水量尪弱。

組詞

1. 尪弱無助

2. 尪弱無能

3. 尪愣弱醉

近義詞

1. 虛弱

2. 衰弱

3. 柔弱

反義詞

1. 健壯

2. 強壯

3. 堅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