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寵靈 楚國 ……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後因謂邁步為步趾。 漢 劉桢 《贈五官中郎将》詩之二:“所親一何篤,步趾慰我身。”《晉書·成公綏傳》:“逍遙攜手,躊躇步趾。”
(2).猶追隨。 唐 杜甫 《贈鄭十八贲》詩:“步趾詠 唐虞 ,追隨飯葵堇。”
“步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邁步行走
源自《左傳·昭公七年》中“步玉趾”的典故,後引申為“邁步”或“行走”的動作。例如:
追隨、跟隨
唐代杜甫在《贈鄭十八贲》中以“步趾詠唐虞”表達對先賢思想的追隨。
該詞兼具具體動作與抽象引申義,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晉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步趾》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以下是有關該詞的詳細信息:
《步趾》的字面意思是“腳步的腳趾”,泛指腳步。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的行走或運動的步伐。
《步趾》的左邊是“足”字的偏旁部首,“足”表示與腳相關的事物。它的右邊是“趾”字,表示腳趾。《步趾》總共有12個筆畫。
《步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它形象地描繪了人們行走時腳的動作,所以代指行動、步驟的意思逐漸延伸而來。
《步趾》的繁體字為「步趾」,與簡體字形相同,隻是書寫風格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漢字的形狀和結構與現代有所差異。《步趾》在古代寫法中,可能有一些細微的變化,但整體上仍然是由兩個字組成,保持了現代的基本形态。
以下是《步趾》這個詞的例句:
1. 他以穩定而有力的步趾赢得了比賽。
2. 她的步趾輕盈而優美。
《步趾》的相關組詞有:腳步、足迹、步伐。
其近義詞包括:步子、腳步、踏步。
沒有特定的反義詞與《步趾》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