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發誘導。 明 李東陽 《<成國太夫人壽七十>詩序》:“其扶掖啟誘之功,隱不外見。”
“啟誘”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ǐ yòu,其核心含義為啟發誘導。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構成
通用解釋
多指以溫和、漸進的方式引導他人,常見于教育或勸導場景。例如:
“教師通過提問和情境設置啟誘學生主動探索知識。”
中性/正面用法
在教育和文學領域,通常指正向的引導。如明代李東陽的《成國太夫人壽七十詩序》中提到“扶掖啟誘之功”,即贊揚啟發與輔助的積極作用。
負面用法(需注意)
個别來源(如成語解釋)提到“啟誘”可能隱含“誘導他人做壞事”的貶義,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教育類文獻。
啟誘(qǐ yòu)是一個意思豐富的詞語,主要有以下幾個意思:
1. 啟發引導、引導鼓勵。
2. 引誘、勸說。
3. 誘導、引誘。
4. 慰勞獎勵。
啟誘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
啟字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5。
誘字的部首是讠,筆畫數為7。
啟誘是古代漢字,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尚書·大禹谟》。
在繁體中,啟誘的寫法分别是啟誘。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
啟字的古時候寫法是口兒、口業。
誘字的古時候寫法是讠戌、讠午木。
1. 他的聰明才智啟誘了很多人。
2. 她用溫暖的話語啟誘我堅持下去。
3. 那個小偷用甜言蜜語來啟誘孩子們。
4. 老師以獎品作為啟誘,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組詞:啟蒙、啟迪、啟示。
近義詞:教唆、引導、誘導。
反義詞:制止、阻止、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