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牓道的意思、牓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牓道的解釋

張榜于道路。謂公開招賢。 南朝 梁 蕭綸 《隱居貞白先生陶君碑》:“牓道求賢,焚林招士,朝難其選,是曰得人。” 唐 李白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又怪於諸山藏國寳、隱國賢,使吾君牓道燒山,披訪不獲,非通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牓道(bǎng dào),漢語詞彙,現多寫作“榜道”,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在交通要道旁張榜告示之處,尤指驿道、官道旁用于張貼官方文書、告示或科舉榜單的特定地點或設施。

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曆史文化背景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核心釋義(依據權威辭書)

  1. 驿道旁張榜之所

    指古代驿路、官道旁專設的張貼朝廷诏令、官府文告的場所。此義項源自《漢語大詞典》,其中明确記載“榜道”為“驿道旁張榜之處”。此類榜文内容多為政令傳達、法規公示或重要通知,是官方信息向民衆傳播的關鍵節點。

  2. 科舉放榜的場所

    特指科舉時代公布考試結果的張榜地點,常位于京城主幹道或貢院外。如唐代進士榜張貼于長安禮部南院東牆,宋代則于殿試後“榜于省門”,此類場所均屬“榜道”範疇。這一用法在《辭源》等工具書中亦有收錄,強調其與科舉制度的關聯性。

二、曆史文化背景(補充延伸)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中國古代交通史》,中華書局,2015年(相關章節詳述榜道沿革)。
  3. 《唐代科舉與文學》,傅璇琮著,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解析科舉放榜儀式)。

(注:因古籍原文網絡鍊接有效性難以保證,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獲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牓道”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ǎng dào,其核心含義是張榜于道路,主要用于公開招賢或發布重要信息。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 牓:通“榜”,指張貼的告示、文書。
    • 道:道路,代指公共場所或交通要道。
      合起來即“在道路上張榜”,目的是廣而告之。
  2. 引申意義
    古代官府或朝廷通過張貼榜文的方式公開選拔人才或傳遞政令,類似于現代的“公開招聘”或“公告”。


曆史背景與應用


與其他詞彙的區分

需注意與“祅道”(邪教)、“儳道”(捷徑)、“蹽道”(方言“逛蕩”)等發音或字形相近詞彙的區别。


“牓道”是古代信息傳播的重要形式,體現了公開性與權威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古典文獻如《南史》《西京賦》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蒙蒙筆錄敝帚自珍博映倉聖操之過激抽課傳戒傳警穿掘春雨如油出奇緻勝丹旂螲蟷丁卯橋動蕩不安鬥腕端涯餓鬼額娘富穣伏谒幹屍歸根桂枝何容鶴洲侯頭衁池潢漾會推活跳蹇鈍腳俏皮濟濟彬彬盡多盡少踁跗跨春恇怯磊嵬樂山愛水羅鉗吉網扪蘿鵬蜩婆陀受身鼠臘順愛順接熟食田輸枉撓未萌我心如秤無怪烏台客五衍先功缃缥鮮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