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居的意思、匡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居的解釋

安居。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世固有負蒼生之望,為道德之宗,起而應事,望實并損者,何哉?以匡居之虛理驗諸實事,其效者十不三四。” 清 馮桂芬 《黃漱莊大令夢菊滇南事迹序》:“餘嘗謂士大夫居官,能以書生匡居坐論之語毅然實見諸施行者,必為好官。” 清 譚嗣同 《思緯氤氲台短書--報貝元徵》:“我輩匡居逸豫,超然事表,但覺彼之失機後時,而當局者步步荊棘。” 周振甫 注:“匡居,安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匡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安處于家中,不外出,常帶有安分守己、端正自持的意味。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匡居"指安居于家中,不出門遠行。它強調一種安守本分、不輕易外出的生活狀态,常用來形容人行為端正,恪守本分。例如:

"匡居不出,端坐讀書。"

——《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1卷,第1018頁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三、典型用法與書證 該詞多見于古籍,形容人安于本分、不妄動。例如:

"性沉靜,好讀書,匡居教授,門徒常數百人。"

——《後漢書·儒林傳下·謝該》(轉引自《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1018頁)

此例描述謝該性情沉靜,喜好讀書,安于在家教授學生,體現了"匡居"所含的安分守己與專注治學之意。

四、權威辭書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義為:"安居家中,不外出。"

    來源鍊接:漢語大詞典·國學大師 (注:此為《漢語大詞典》線上查詢平台之一,鍊接指向相關詞條)

  2. 《中文大辭典》(台灣):

    釋義相近,強調"安處于家,不外出"之意。

    來源:《中文大辭典》第2冊,第145頁。

總結

"匡居"是一個帶有古典色彩的詞彙,意指安分守己地居于家中,不輕易外出,蘊含着行為端正、恪守本分的道德評價。其釋義在《漢語大詞典》《中文大辭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匡居”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kuāng jū,其核心含義為安居,多用于形容士人或文人的安定生活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與用法

  1. 基本含義
    指“安居”,強調生活安定、心境平狀态,常見于古代文獻及詩詞中。

  2. 語境延伸
    清代文人常以“匡居”描述士大夫在官場或日常中保持的從容态度。例如:

    • 魏源《默觚下·治篇一》提到“匡居之虛理驗諸實事”,強調理論需與實踐結合。
    • 馮桂芬則用“匡居坐論”形容書生在安逸環境中讨論治國之道。
  3. 文學引用
    宋代至明代的詩詞中亦可見其身影,如:

    • 饒炎《示兒魯》中“匡居終日隻欽欽”,表現安于現狀的恬淡心境。
    • 郭之奇詩句“匡居多直言”則暗含對正直品格的贊許。

近義詞與反義詞

“匡居”一詞承載了古代文人對理想生活狀态的追求,既指物理空間的安定,也含精神層面的從容。其用法多見于典籍與詩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深層意蘊。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文獻,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及查詩文網。

别人正在浏覽...

百爪撓心抱膝捕告不武菜肴倡酧長籌逞奸程歇春盎雌霓之誦大發雷霆倒海翻江打噴嚏點鐵成金多虞蜚虡封姨黼珽膏唇販舌公引冠名權昏祲跏坐靜房刔發堀堁連纏練就離居理賠密思磨蹭霓虹蚍蜉撼樹平成強名卡子清風使妻小泉穸衢塞日今若夫蠕形動物使棒試貢手法手函睡伏死谏通和頹淵吞蝕五公先臣想不到相競銜知淆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