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发诱导。 明 李东阳 《<成国太夫人寿七十>诗序》:“其扶掖启诱之功,隐不外见。”
“启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ǐ yòu,其核心含义为启发诱导。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构成
通用解释
多指以温和、渐进的方式引导他人,常见于教育或劝导场景。例如:
“教师通过提问和情境设置启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中性/正面用法
在教育和文学领域,通常指正向的引导。如明代李东阳的《成国太夫人寿七十诗序》中提到“扶掖启诱之功”,即赞扬启发与辅助的积极作用。
负面用法(需注意)
个别来源(如成语解释)提到“启诱”可能隐含“诱导他人做坏事”的贬义,但此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教育类文献。
启诱(qǐ yòu)是一个意思丰富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
1. 启发引导、引导鼓励。
2. 引诱、劝说。
3. 诱导、引诱。
4. 慰劳奖励。
启诱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
启字的部首是口,笔画数为5。
诱字的部首是讠,笔画数为7。
启诱是古代汉字,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尚书·大禹谟》。
在繁体中,启诱的写法分别是啟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
启字的古时候写法是口儿、口业。
诱字的古时候写法是讠戌、讠午木。
1. 他的聪明才智启诱了很多人。
2. 她用温暖的话语启诱我坚持下去。
3. 那个小偷用甜言蜜语来启诱孩子们。
4. 老师以奖品作为启诱,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组词:启蒙、启迪、启示。
近义词:教唆、引导、诱导。
反义词:制止、阻止、拒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