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斯役的意思、斯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斯役的解釋

厮役。指幹雜事的勞役。《左傳·哀公二年》“人臣隸圉免” 杜預 注“去厮役” 唐 陸德明 釋文:“厮役,如字。厮,又作‘斯’,音同。 何休 注《公羊》雲:‘艾草為防者曰厮,汲水漿者曰役。’ 蘇林 注《漢書》雲:‘厮,取薪者。’ 韋昭 雲:‘析薪曰厮。’” 漢 王符 《潛夫論·叙錄》:“未嘗服斯役,無所效其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斯役是古漢語複合詞,由代詞“斯”(意為“此、這”)與名詞“役”(指勞役、差事)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此等勞役”或“這類差事”,多用于特指當時繁重或低賤的體力勞作。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指代具體的勞役/差事

    強調眼前或語境中提及的特定體力勞動,常含貶義,暗指其艱苦或低微。

    例證: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柳宗元《捕蛇者說》

    (釋義:假使我不幹捕蛇這差事,早就困苦不堪了。)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1998年版,第1205頁。

  2. 引申為服役行為

    作動詞時,表示“從事此類勞役”。

    例證: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詩經·唐風·鸨羽》鄭玄箋:“言從征役,乃為斯役。”

    (注:鄭玄以“斯役”釋詩中征役之苦)

    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六。


二、語義演變

“斯役”在曆代文獻中多保留原義,但隨語境差異略有側重:


三、權威典籍佐證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第5卷第222頁:

    “斯役:此役,這類勞役。”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第950頁:

    “斯:此。役:役使。斯役猶言此等苦役。”


四、現代使用建議

當代語境中,“斯役”屬文言殘留詞,僅見于:

網絡擴展解釋

“斯役”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文獻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斯役(拼音:sī yì)指幹雜事的勞役,即“厮役”。在古代社會,這類勞役通常由地位較低的人承擔,涉及砍柴、汲水、除草等日常雜務。


二、字義分解

    • 本義為“劈、砍”(如《說文解字》中“斧以斯之”),後引申為指示代詞“這、此”(如“斯人”)或連詞“于是”。
    • 指官方征調的勞力(如“勞役”),也指驅使、仆從或兵役(如“奴役”“仆役”)。

三、通假與文獻依據

“斯”與“厮”在古代文獻中常通假使用。例如:


四、使用注意

需結合上下文區分“斯役”中的通假現象,避免與“斯”作代詞或連詞的用法混淆。例如“斯役”在《潛夫論》中明确指向勞役,而非指示代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潛夫論》等原始文獻,或查閱古代注疏(如杜預、陸德明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包袱比戶可封筆老墨秀脖子拐倡導常算腸套疊常無有差任初政脆性村沙厝舍當塗地質短片督并飛鳐風美附翼革役溝溝坎坎櫃身懷私化生女華葉餽歲昆仲連抱黎甿綸書輪輿漫擲明刑漂浪僻境慊意傾頽凄悅權臣泉骨繞梁聲榮勳散匪少年兒童業餘體育學校生熟笙籥審曲面勢涉世石閣勢物手将輸服算了跳塔輪鍘惘然若失網罭微單卧蓐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