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栖心的意思、栖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栖心的解释

亦作“栖心”。犹寄心。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若质乎中人之性,运乎在用之质,而栖心古烈,拟足公涂。”《晋书·陆云传》:“伏见将军舍人同郡 张赡 ,茂德清粹,思器深通。初慕圣门,栖心重仞,启涂及阶,遂升枢奥。” 唐 白居易 《病中诗序》:“余早栖心释梵,浪跡 老 庄 ,因疾观身,果有所得。”《云笈七籤》卷一○一:“散形灵霞之烟,栖心霄霞之境。”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归装纔解,又向天涯,郎君消洒。非关薄倖,栖心物外,兵戈连四海,还愁路阻 江 淮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栖心”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动词,指将心灵寄托于某一领域或思想境界,表达专注、安顿心志的状态。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其核心含义为“存心、寄心”,常与抽象的精神追求相关联,例如“栖心玄门”“栖心典籍”等用法。

该词可拆解为“栖”与“心”两部分:“栖”原指鸟类停留,引申为停留、安身;“心”指思想意识,二者结合后形成“使心灵有所依托”的比喻义。《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书面语词汇,多用于表达对学问、信仰或理想境界的专注投入,例如:“他栖心佛学数十年,终成禅理大家”。

在语境应用中,“栖心”常与以下三类对象搭配:

  1. 学术领域:如“栖心史册”“栖心词章”,强调潜心钻研学问;
  2. 宗教哲学:如“栖心净土”“栖心道法”,体现精神皈依;
  3. 自然境界:如“栖心林泉”“栖心云海”,寄托超脱世俗的理想。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该词在唐宋诗文中高频出现,如白居易《偶作》中“栖心与梵筵”即用此典,现代多用于书面化表达,口语中则多用“潜心”“专注”等近义词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栖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栖心”指寄托心灵或使心灵安顿,核心在于将精神或情感寄托于特定事物或境界。该词由“栖”(停留、栖息)与“心”(内心)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让心灵有所栖息”。

二、详细解释

  1. 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多用于表达对理想、信仰或境界的追求。例如:

    •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提到“栖心古烈”,指将心神寄托于古代贤人的风范;
    • 唐代白居易在《病中诗序》中写“早栖心释梵”,意为潜心于佛教与梵学。
  2. 现代引申义
    可泛指寻找心灵归宿或安身立命的状态,如“栖心于艺术”“栖心自然”等用法,强调通过特定领域或环境获得内心的安定与满足。

三、相关拓展

四、权威性说明

古代释义以《汉典》及文献引证(如、4、5)为主,现代引申义参考了通用词典(如)。需注意,部分低权威性来源(如、3)的解释可能存在通俗化倾向,需结合经典文献综合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百里才白瑶白玉板杯酒交好辩捷卜稽餔糟城阿宸严赤口烧城丑诋愁恨逮养蛋羹等置断开芳醪反路腹居郡辅音字母寡默光致致贵阀瓠肥呼应江南海北谏鼙监守剪修金睛纠譑羁诱涓滴成河沮桡老身长子联臂马蹄袖鸣艣弭锡濆沦铅汞钱粟清銮确斗鹊浦驱翦岨险任意如鼓琴瑟山阴夜雪山止川行十二时盘守兼说梦束置天波髫辫王亲文魮小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