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栖心”。犹寄心。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若质乎中人之性,运乎在用之质,而栖心古烈,拟足公涂。”《晋书·陆云传》:“伏见将军舍人同郡 张赡 ,茂德清粹,思器深通。初慕圣门,栖心重仞,启涂及阶,遂升枢奥。” 唐 白居易 《病中诗序》:“余早栖心释梵,浪跡 老 庄 ,因疾观身,果有所得。”《云笈七籤》卷一○一:“散形灵霞之烟,栖心霄霞之境。”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归装纔解,又向天涯,郎君消洒。非关薄倖,栖心物外,兵戈连四海,还愁路阻 江 淮 。”
“栖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栖心”指寄托心灵或使心灵安顿,核心在于将精神或情感寄托于特定事物或境界。该词由“栖”(停留、栖息)与“心”(内心)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让心灵有所栖息”。
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多用于表达对理想、信仰或境界的追求。例如:
现代引申义
可泛指寻找心灵归宿或安身立命的状态,如“栖心于艺术”“栖心自然”等用法,强调通过特定领域或环境获得内心的安定与满足。
古代释义以《汉典》及文献引证(如、4、5)为主,现代引申义参考了通用词典(如)。需注意,部分低权威性来源(如、3)的解释可能存在通俗化倾向,需结合经典文献综合理解。
栖心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修辞和文学创作中,也可以作为人名使用。栖心的意思是相安无事,安静地居住或安顿心思。
栖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心,其中木表示树木,心表示心灵。栖心的总笔画数为12。
栖心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在古时候被写作棲心,读音为qī xīn。繁体字的写法与现代简化字写法相似,都是棲心。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栖心的字形有所不同。在《说文解字》中,栖心的字形是由树木和心旁组合而成。而在《康熙字典》中,栖心的字形是由树木和心旁以及额外的一撇组合而成。
以下是一些使用栖心一词的例句:
与栖心相关的一些组词有栖息、栖居、栖身等。
栖心的近义词有安居、寓心、宁心等。
栖心的反义词有浮躁、不安、不静等。
百姓保题八校北辙南辕弊绝风清不昌不可逆粗暴瘁索促拍点的邸旅东皋东陆二马冯歡弹铗冯藉副産品复古浮糜扶倾济弱公厨国泽顾盼自豪赫焰黄色文学话泉互错混濛急乎乎鸡尖决期酹酒犁牛逻逤槽卤质马灯妈妈子名我固当烹茗铺眉蒙眼潜琘榷酒趋炎奉势愢愢山炮蛇口蜂针生兵食蹯世望食饩讬咐讬舍稳浃舞弊营私无远下江显举显象管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