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撫納的意思、撫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撫納的解釋

(1).安撫招納。《三國志·吳志·步骘傳》:“ 益州 大姓 雍闓 等殺 蜀 所署太守 正昂 ,與 燮 相聞,求欲内附。 騭 因承制遣使宣恩撫納。” 宋 範仲淹 《奏陝西河北攻守等策》:“彼不背盟,我則撫納。”《明史·汪廣洋傳》:“以 廣洋 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撫納新附,民甚安之。”

(2).撫慰結納。《晉書·周訪傳》:“善於撫納,士衆皆為緻死。”《周書·梁椿傳》:“ 椿 性果毅,善于撫納,所獲賞物,分賜麾下,故每踐敵場,鹹得其死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撫納(fǔ nà)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的雙音節複合詞,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其核心含義包含“安撫”與“接納”兩層相輔相成的動作。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安撫并接納

    指當權者或上位者對歸附者、降服者或流亡者采取懷柔政策,既給予安撫寬慰,又予以收容接納,使其安定歸屬。

    :《資治通鑒·唐紀》載:“(李靖)撫納降附,申明威信。”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6卷第1053頁。

  2. 招撫收容

    強調通過政治或軍事手段,對離散、敵對勢力進行招攬和收編,使其歸順。

    :《後漢書·窦融傳》:“撫納雄傑,懷輯羌虜。”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412頁。

二、引申與用法特征

三、權威辭書佐證

  1. 《辭源》(修訂本)

    釋義:“安撫接納。”引《晉書·慕容廆載記》:“撫納流亡,士庶多襁負歸之。”

    來源: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896頁。

  2. 《中文大辭典》

    強調“綏撫而容納之”,突出其穩定社會秩序的功能。

    來源:中國文化研究所,1968年,第19冊第231頁。

四、語義辨析

需區别于單字“撫”(撫慰)或“納”(接收),“撫納”強調二者結合形成的系統性政治行為,隱含“通過接納實現長治久安”的策略目的。如《宋史》載範仲淹“撫納蕃部,嚴戒邊備”,即體現安撫與管控的雙重意圖。

“撫納”是古代中國政治實踐中重要的治理概念,其釋義需結合曆史語境,以權威辭書為據,方得精準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撫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基礎釋義

  1. 安撫招納
    指通過安撫手段接納歸附者或降者,常用于政治、軍事場景。例如:

    • 《三國志》記載,益州大族雍闓歸附時,官員“遣使宣恩撫納”。
    • 明代汪廣洋奉命“撫納新附”,穩定民心。
  2. 撫慰結納
    側重情感層面的安慰與團結,多用于描述對部衆或群體的關懷。例如:

    • 《晉書》提到周訪“善撫納,士衆皆為緻死”;
    • 《周書》稱梁椿“撫納士卒,分賜賞物以凝聚軍心”。

二、使用場景與特點

三、詞源與結構

“撫”表安撫,“納”指接納,二字組合凸顯“以溫和方式實現包容”的核心語義。該詞多用于正式文體,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百折不摧昄宇豹顱悖牾鞭麟笞鳳布鞋饞眼澄靖籌饒雌雉啼璀采擔當不起店小二雕隕碇泊法箓訪提奉玄浮世腹詛橫列假充嘉陵江借水推船驚壯據鞍空潭筷筒兩頭三面獠殺哩啰哩離容曆史力守門橹木星南柯蟻暖熱咆哮如雷披垂叵羅齊力清巧七平八穩棋聲熱話散伯三千界糁盆市梢頭使心作倖守相倏霍榫眼通馗無拘無礙武銳顯相小峭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