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 代盛黍稷的六祭器。瑚,祭器名。《禮記·明堂位》:“ 有虞氏 之兩敦, 夏後氏 之四連, 殷 之六瑚, 周 之八簋。” 鄭玄 注:“皆黍稷器,制之異同未聞。”《宋書·樂志二》:“四縣既序,簫管既舉。堂獻六瑚,庭舞八羽。” 唐 褚亮 《祈穀樂章·雍和》:“八簋盈和,六瑚登禦。”
“六瑚”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指商代用于盛放黍稷的六件祭祀禮器,其中“瑚”為祭器名稱。該詞反映了不同朝代祭器數量的差異,如周代用“八簋”,商代則用“六瑚”。
作為禮器,“六瑚”象征商代祭祀制度的規格,體現了古代“以數為尊”的禮制特點(如數量遞增象征朝代更疊的禮制演變)。後世文獻沿用此詞,多借指莊重的祭祀儀式或珍貴器物。
注意:部分網頁提到“六瑚形容珍貴物品”,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建議以祭祀禮器的原始含義為準。
《六瑚》這個詞是指一種珊瑚的品種,珊瑚是一種寶貴的海洋生物,它可以用來制作珠寶或者裝飾品。六瑚在古代被認為是吉祥之物,具有保平安、避邪氣的象征意義。
《六瑚》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八(八角刀)和石(石頭),其中八部的拆分筆畫為2,石部的拆分筆畫為5,總筆畫為7。
六瑚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嶺外代答》中。該書是明代徐霞客所著,其中描述了他在嵩明山發現的一種古代化石,形狀酷似六個瑚珊瑚的結構,因此得名為六瑚。後來,人們将該術語用來描述六個珊瑚結構的物體。
在繁體字中,六瑚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根據古代的漢字書寫規範,六瑚的寫法為「六㔾」,其中「㔾」為一個古代獨有的漢字,音讀為"hú",表示璀璨、燦爛的意思。
他佩戴着一串六瑚手鍊,格外顯得高貴典雅。
六瑚寶石、六瑚珠寶、六瑚項鍊、六瑚手镯
珊瑚、珊瑚石、珊瑚飾品
玉石、琥珀、翡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