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oroughly delighted] 歡悅舒暢
高興;暢快。 唐 白行簡 《三夢記》:“日已晚,同詣 杓直 修行裡 第,命酒對酬,甚歡暢。” 元 鄭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莫不是謫降天宮墜下方,不由我心歡暢。” 魯迅 《書信集·緻許廣平》:“此地人士,似尚存友情,故頗歡暢。”
懽暢:歡樂暢快。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四:“道貴沖寂,宴主懽暢,二者恐不能相兼也。”
“歡暢”是一個形容詞,表示心情愉悅、舒暢的狀态。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該詞的含義和用法:
歡暢(拼音:huān chàng)指人的情緒或氛圍充滿歡樂與暢快,常用于描述因愉悅而身心舒展的狀态。例如:
描述個人感受
“小軍今天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心裡特别歡暢。”()
“魯迅在書信中寫道:‘此地人士,似尚存友情,故頗歡暢。’”()
描繪集體氛圍
“春節長假人歡暢,親朋好友聚一堂。”()
“南湖船上黨建立,全國人民心歡暢。”()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白行簡《三夢記》:“命酒對酬,甚歡暢。”元代鄭光祖亦用“心歡暢”表達暢快之情()。現代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強調情感的外顯與感染力。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文引用,可參考滬江詞典、漢典等來源。
《歡暢》是一個表示快樂、愉悅的詞彙。它形容内心無憂無慮,心情愉悅,充滿滿足和喜悅的狀态。
《歡暢》的拆分部首為欠(qiàn)和田(tián),共包含17個筆畫。
《歡暢》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于《易經》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歡暢」。
在古時候,「歡暢」的寫法并非如今通用的形式。其古代寫法為「歡暢」。這兩個字都包含了許多相通的意思與表達,形象地描述了快樂和愉悅的狀态。
1. 他獲得了工作上的成功,心情無比歡暢。
2. 看到孩子們在玩耍的歡暢笑臉,我覺得很開心。
3. 歡暢的音樂使人們感到舒緩和愉悅。
歡暢的相關詞語有:歡快、暢快、開心、愉悅、快樂、愉快、高興、喜悅。
歡暢的近義詞有:快樂、愉快、愉悅、欣喜、舒暢、滿足。
歡暢的反義詞有:憂傷、痛苦、悲傷、沮喪、不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