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七絃 ”。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琴》:“今琴長四尺五寸,法四時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 三國 魏 嵇康 《酒會》詩之一:“但當體七絃,寄心在知己。” 晉 陶潛 《自祭文》:“欣以素牘,和以七弦。” 清 金農 《遊晉祠》詩:“更領涼堂趣,風中揮七絃。”
“七弦”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七弦(拼音:qī xián,注音:ㄑㄧ ㄒㄧㄢˊ)指古琴的七根琴弦,也借代古琴本身。古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七根弦從粗到細依次代表不同的音階,需調至合適音調方可演奏(《風俗通·聲音·琴》記載“七弦法七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琴形制或相關典故,可參考《漢語大詞典》《風俗通》等典籍。
《七弦》是一個漢字詞語,原指傳統樂器琴的七根弦。引申為引用琴弦的名字來形容其他事物的七種不同因素或要素。
《七弦》的部首是“一”字部,筆畫數為四個。
《七弦》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一文中,用于描述琴的音律,後來引申為文學、藝術中表達的豐富多樣的元素。
《七弦》的繁體字為「七絃」。
在古代,漢字《七弦》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如宋代寫法為「七川彳」,明代寫法為「七川卄」。
1. 這幅畫作結合了色彩、線條、構圖等七弦,展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2. 這部小說情節複雜,充滿了七弦的懸念和扣人心弦的劇情。
七音、七心、弦歌、弦樂、琴弦、弦月等。
七線、琴音、琴樂等。
無弦、無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