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窮盡,沒有止境。 漢 賈誼 《治安策》:“禮,祖有功而宗有德,使 顧成 之廟稱為 太宗 ,上配 太祖 ,與 漢 亡極。”
“亡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亡極”意為無窮盡、沒有止境,強調某種狀态或程度的無限性。例如漢賈誼《治安策》中“與漢亡極”,即表達“與漢朝一樣永存不滅”的涵義。
字義分解
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賈誼的《治安策》:“禮,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顧成之廟稱為太宗,上配太祖,與漢亡極。” 此處通過禮制表達對功德的永恒尊崇。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言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通過其含義引申為對永恒、無限狀态的描述。
通假說明
“亡”與“無”在古漢語中常通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亡極”中的“亡”并非“死亡”或“逃亡”,而是“無”的假借。
《亡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萬分危急、極度危險的狀态。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處于非常危險、面臨滅亡的境地。
《亡極》的部首是亠(頭部),由兩個筆畫組成。
《亡極》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如《左傳》、《詩經》等,用以形容戰争中戰敗的局面,表達死亡的危險與威脅。
《亡極》的繁體字是「亡極」。
古時《亡極》的寫法可以為「亾積」,其中「亾」表示無、去除,「積」表示積聚。這種寫法強調災難性的積聚,預示滅亡的臨近。
1. 這場大火将整個村莊燒成了灰燼,村民們無不陷入了亡極的境地。
2. 在戰争中,敵軍困擾我軍,我軍陷入了亡極的境地。
亡國、滅亡、瀕臨、危亡、毀滅
危急、臨危、危險、緊急、困境
安甯、平穩、穩定、安全、和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