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system of enfeoffment]∶一種分封的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給宗室和功臣,讓他們在這塊土地上建國。歐洲中世紀也曾實行類似的制度
(2) [feudalism]∶指封建主義社會形态
(3) [feudal]∶喻思想保守、泥古,不開放
這個人很封建
(1).大立。《詩·商頌·殷武》:“命于下國,封建厥福。” 毛 傳:“封,大也。” 鄭玄 箋:“則命之于小國,以為天子,大立其福。謂命 湯 使由七十裡王天下也。”
(2).封邦建國。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賜親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該區域内建立邦國。相傳 黃帝 為封建之始,至 周 制度始備。《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裡,公、侯田方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吊二叔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蕃屏 周 。” 孔穎達 疏:“故封立親戚為諸侯之君,以為蕃籬,屏蔽 周 室。” 秦 統一中國,廢封建立郡縣。 漢 自 景帝 平七國之亂後,雖行封王侯建邦國之制,但集權于中央。《史記·三王世家》:“昔 五帝 異制, 周 爵五等, 春秋 三等,皆因時而序尊卑。 高皇帝 撥亂世反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諸侯,爵位二等。” 司馬貞 索隱:“謂王與列侯。” 唐 柳宗元 《封建論》:“彼封建者,更古聖王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而莫能去之。” 宋 陸遊 《元日讀<易>》詩:“ 孟軻 才能道封建, 孫子 已不言鴻荒。” 嚴複 《論中國教化之退》:“ 秦 併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為阡陌,廢封建而置郡縣,黜儒術而任名法。”
(3).指封建制度的社會形态或思想意識。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風起潮湧的自由戰激勵他們驅逐地主,打倒封建遺毒的偶像。” 謝覺哉 《團結、謙虛、進步》:“在封建和私有制的社會裡,這個美德的發展受到限制。” 草明 《乘風破浪》:“他尋思我沒有解放,我說他的思想才沒有解放呢,還是那個封建腦瓜!”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封建漢語 快速查詢。
“封建”一詞在曆史與學術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維度理解:
“封建”原指封邦建國,即君主将土地分封給宗室或功臣,使其建立諸侯國。此制度始于西周,核心為“分封”與“建制”的結合:
政治制度
特指以土地分封為核心的中古政治體系,如西周“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左傳》),歐洲中世紀采邑制也屬類似制度。
社會形态
近代學者将“封建”泛化為社會形态概念:
維度 | 中國封建制度 | 西歐封建制度 |
---|---|---|
核心紐帶 | 血緣宗法關系 | 契約與法律約束 |
權力結構 | 中央集權逐步強化 | 分散的領主自治 |
經濟基礎 | 土地國有制為主 | 莊園制與農奴制結合 |
存續時期 | 西周至戰國(制度)/秦至清(形态) | 9-15世紀 |
如需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如周代分封細節)或不同學派觀點,可參考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