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女子的紅色衣袖。 南朝 齊 王儉 《白紵辭》之二:“情發金石媚笙簧,羅袿徐轉紅袖揚。” 唐 杜牧 《書情》詩:“摘蓮紅袖濕,窺渌翠蛾頻。” 後蜀 歐陽炯 《南鄉子》詞:“紅袖女郎相引去,遊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
(2).指美女。 唐 元稹 《遭風》詩:“喚上驛亭還酩酊,兩行紅袖拂尊罍。” 元 關漢卿 《金線池》楔子:“華省芳筵不待終,忙攜紅袖去匆匆。” 清 孫枝蔚 《記夢》詩:“頭上黃金雙得勝,眼前紅袖百慇懃。” 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劉半農君》:“幾乎有一年多,他沒有消失掉從 上海 帶來的才子必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豔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給我們罵掉了。”
“紅袖”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兩方面展開:
字面指代
指古代女子的紅色衣袖,常見于詩詞中對女性服飾的描寫。例如:
借代引申
因衣袖為女性服飾的顯著特征,逐漸演變為對“美女”的雅稱。如:
“紅袖”兼具具象與抽象含義,既可指實物衣袖,亦成女性代稱,在古典文學中承載了豐富的審美意蘊。若需更全面的詩詞例證,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紅袖一詞指的是女子穿着紅色袖子的衣物,通常是指古代宮廷女子身上穿着的紅色衣物。它有着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象征意味,常被用來形容美麗、嬌豔的女子。
紅袖的拆分部首是纟(紅)、衣(袖),共有10畫。
紅袖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紅袖添香》中。這部作品講述了一個宮廷女子因穿着紅色袖子而引起男子的傾慕和癡迷的故事。由于該作品的流傳與影響,使得紅袖成為了美麗女子的象征。
紅袖的繁體字為「紅袖」。
在古代,「紅袖」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依然是由纟(紅)和衣(袖)兩個部首組成。
1. 她穿着一襲紅袖的禮服,顯得格外美麗動人。
2. 小說中的女主角一直被形容為紅袖添香,吸引了衆多男子的注意。
紅袖組詞示例:紅蕾袖、紅袖添香、紅袖加身、紅袖繞腰。
紅袖的近義詞有紅衣、紅衫。
紅袖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可以通過使用一些描述顔色的詞語來構建反義詞,例如黑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