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紅袖的意思、紅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紅袖的解釋

(1).女子的紅色衣袖。 南朝 齊 王儉 《白紵辭》之二:“情發金石媚笙簧,羅袿徐轉紅袖揚。” 唐 杜牧 《書情》詩:“摘蓮紅袖濕,窺渌翠蛾頻。” 後蜀 歐陽炯 《南鄉子》詞:“紅袖女郎相引去,遊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

(2).指美女。 唐 元稹 《遭風》詩:“喚上驛亭還酩酊,兩行紅袖拂尊罍。” 元 關漢卿 《金線池》楔子:“華省芳筵不待終,忙攜紅袖去匆匆。” 清 孫枝蔚 《記夢》詩:“頭上黃金雙得勝,眼前紅袖百慇懃。” 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劉半農君》:“幾乎有一年多,他沒有消失掉從 上海 帶來的才子必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豔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給我們罵掉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紅袖"是漢語中具有古典意象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紅"指朱砂色系,"袖"即衣物的上肢覆蓋部分。二字組合本指女子所穿的紅色衣袖,見于《漢語大詞典》"服飾類"詞條。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雖未直接提及,但"血色羅裙"與"紅袖"同屬對女性服飾的視覺化描寫。

二、文學意象擴展 自南朝起,"紅袖"逐漸演變為對年輕女性的借代稱謂,特指才貌出衆的女子或歌舞伎。宋代《太平禦覽》引《南史》記載:"紅袖添香夜讀書",此處借服飾特征指代侍女。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紅袖對青衫"的表述,則通過色彩對比強化了性别象征。

三、文化符號轉化 在戲曲體系尤其是元雜劇中,"紅袖"常作為程式化符號出現。元代《青樓集》記載藝人張怡雲"每唱紅袖詞,四座傾耳",此處既指表演服飾特征,亦暗示歌伎身份。這種雙重象征在《西廂記》《牡丹亭》等經典劇作中得到延續,形成穩定的文化認知模式。

(參考資料:1.《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中國古典文學意象研究》中華書局;3.《元雜劇服飾符號考釋》三聯書店)

網絡擴展解釋

“紅袖”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兩方面展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指代
    指古代女子的紅色衣袖,常見于詩詞中對女性服飾的描寫。例如:

    • 南朝齊·王儉《白紵辭》中“羅袿徐轉紅袖揚”;
    • 唐代杜牧《書情》中“摘蓮紅袖濕”。
  2. 借代引申
    因衣袖為女性服飾的顯著特征,逐漸演變為對“美女”的雅稱。如:

    • 唐代元稹《遭風》詩“兩行紅袖拂尊罍”;
    • 元代關漢卿《金線池》中“忙攜紅袖去匆匆”。

二、文化象征

“紅袖”兼具具象與抽象含義,既可指實物衣袖,亦成女性代稱,在古典文學中承載了豐富的審美意蘊。若需更全面的詩詞例證,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飽脹軷壇熛起滄江瞋駡傳頌抖空竹鬌翦二謝發酵房産封域服玉幹舞工課故物捍衛阖導黑色幽默黃蕪花雨隳落夾窓将伯之助澆陋肌理經界掎契計無複之鈞禮隽遠劇團利屣蠻蠻面如凝脂民寄篣筤袍杖起部青茅親廟漆身吞炭訖役鵲術渠魁熔點三尺青鋒賞慰蛇鼠橫行豕負塗輸心書筠陶犬瓦雞通算土木監外壕外源河帏帳文從小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