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的意思、七弦的详细解释
七弦的解释
亦作“ 七絃 ”。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琴》:“今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 三国 魏 嵇康 《酒会》诗之一:“但当体七絃,寄心在知己。” 晋 陶潜 《自祭文》:“欣以素牘,和以七弦。” 清 金农 《游晋祠》诗:“更领凉堂趣,风中挥七絃。”
词语分解
- 七的解释 七 ī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弦的解释 弦 á 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弓弦。弦韦(“弦”指弓弦,“韦”是兽皮,弦紧皮软,喻性子急缓不同。古人佩弦来警戒自己的性缓,佩韦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后遂用“弦韦”喻朋友的规劝)。弦月(农历每月初
专业解析
七弦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指古琴的七根弦线,是古琴形制的核心特征,象征中国古代礼乐文化中的音律体系与社会伦理。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七弦专指古琴的七根丝弦,按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排列,后增“文”“武”二弦,形成完整音律结构。《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七弦,古琴七根弦,相传周文王、武王各加一弦,合为七弦。”
二、文化内涵
- 礼乐象征
七弦制式体现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礼记·乐记》将七弦对应“君臣民事物”等伦理秩序,赋予其教化功能:“琴七弦,以通万物之情而类其象。”
- 文武之道
第五弦(文弦)与第六弦(武弦)分别象征周文王与周武王,暗含“文治武功”的治国理念。《文献通考·乐考》载:“文王加一弦为文,武王加一弦为武,合为七弦。”
三、历史演变
- 起源:先秦古琴多为五弦,据《史记·乐书》记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
- 定型:西周时期增为七弦,成为后世标准。东汉《说文解字》释“琴”字强调“神农所作,本五弦,周加二弦。”
四、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古琴有七根弦,故称七弦琴。”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http://www.cp.com.cn/book/7f1c4a9f/a.html
- 《礼记·乐记》(中华书局影印本)
- 《文献通考·乐考》(浙江古籍出版社)
- 《史记·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七弦”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七弦(拼音:qī xián,注音:ㄑㄧ ㄒㄧㄢˊ)指古琴的七根琴弦,也借代古琴本身。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七根弦从粗到细依次代表不同的音阶,需调至合适音调方可演奏(《风俗通·声音·琴》记载“七弦法七星”)。
文化内涵
- 象征意义:七弦琴音色清幽,常与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操关联,如嵇康《酒会》诗“寄心在知己”、陶渊明《自祭文》“和以七弦”均体现其寄托心境的意象。
- 文学意象:多用于形容音乐或声音的优美动听,如“泠泠七弦”描绘琴声如寒风吹松般的凄清意境(但需注意,“泠泠七弦”的凄凉解读仅见于个别非权威来源,主流仍以形容音律和谐为主)。
使用场景
- 音乐领域:描述古琴演奏或古典乐声,如“七弦一曲,余音绕梁”。
- 文学创作:作为高雅艺术的象征,常见于诗词、散文中。
常见误区
- 与吉他的混淆:极少数低权威资料误将七弦解释为吉他(如),但历史文献及权威词典均明确指向古琴,需注意辨别。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琴形制或相关典故,可参考《汉语大词典》《风俗通》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舞緥裙癹骫薄荷草寮恻然惩忿唇呡篡解盗贼课调豫抵手地峡读若防勇风驰电赴風癩風障分赀腹诅纲银法艮岳过聘画肉隳颓混混沌沌加饭解脱解粽进旅退旅枯心兰质熏心旅尘茂业免疫渺然米色谟谋鸟聒劈柴铅汞潜脩亲密邛筰佉卢区区热眼软枣濡忍扫兀沈烈史馆势籍势能脱节牛危台无质详延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