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鑒取明水于月。”《淮南子·天文訓》:“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 高誘 注:“月盛時以﹝方諸﹞向月下,則水生,以銅盤受之,下水數滴。”後因以“秋液”指月。 元 黃庾 《題東山翫月圖》詩:“主人領客登 東山 ,踏碎寒光看秋液。”
秋液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面義、文化義及典籍用例三個層面解析:
在典籍中,“秋液”特指古代祭祀用的清酒,源于周代禮制:
《周禮·天官·酒正》載:“辨三酒之物……三曰清酒。” 鄭玄注:“清酒,祭祀之酒,冬釀接夏而成,亦稱秋液。”
此處“秋液”指經長時間發酵、質地純淨的祭祀用酒,因釀制周期跨越秋冬而得名(來源:《周禮正義》)。
唐宋詩詞中,“秋液”被賦予自然與人文雙重意境:
李商隱《寓懷》“竹露滴秋液”,以秋露喻清冷寂寥(來源:《全唐詩》)。
陸遊《社酒》“甕中秋液初滿”,借指新釀醇酒(來源:《劍南詩稿》)。
現代漢語中,“秋液”多見于古籍研究及文學創作,日常使用較少,但仍保留“秋日清露”與“陳年佳釀”的雙重隱喻。
“秋液”的核心釋義為古代冬釀夏成的祭祀清酒,其文化内涵遠大于字面組合,需結合禮制與文學傳統理解其深度。
“秋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來源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秋液”指代月亮,源自古代用銅盤在月下收集露水的典故。根據《周禮·秋官·司烜氏》和《淮南子·天文訓》記載,古人以“方諸”(一種器具)對準滿月,通過冷凝作用收集露水,稱為“明水”或“秋液”。
這一詞彙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與詩意化表達。月亮被視為潔淨、澄明的象征,而“秋液”通過露水與月光的關聯,進一步強化了月亮的清冷意象。
在詩詞中,“秋液”常作為月的雅稱出現。例如元代黃庚《題東山玩月圖》中寫道:“踏碎寒光看秋液”,此處“秋液”即指月光,增添了詩句的意境美。
“秋液”是古代對月亮的别稱,源于月下凝露的典故,兼具科學觀察與文學想象的雙重色彩。其用法多見于詩文,屬于較為典雅的表達。
飙流别居兵端藏否操學乘雷齒舊侈麗闳衍黜典大濩冬淩椟食斧柯伏首貼耳甫刑剛毅木讷隔壁廣饒好事多悭鶴梅慌怕回告校實交通樞紐嘉至極當計量矜憐覺知峻秩苛役扣天爛眼錢拉賬淩架埋頭工作瞞天瞞地民德慜顧末涓謀長南音三籁甯谧女錢盤水加劍頻送皮子鋪墊奇形異狀散等三關語傷酒十年九澇水勃公淑靜瑣記突弁衛星城轄管銜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