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盤盛水,加劍其上,表示請罪自刎。《漢書·賈誼傳》:“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辠耳,上不執縛係引而行也。”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水性平,若已有正罪,君以平法治之也。加劍,當以自刎也。或曰,殺牲者以盤水取頸血,故示若此也。”《明史·刑法志三》:“ 太祖 常與侍臣論待大臣之禮,太史令 劉基 曰:‘古者公卿有罪,盤水加劍,詣請室自裁,未嘗輕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體。’”亦省作“ 盤水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禦史中丞 陳琰 ﹞上疏曰:‘…… 漢 臣獲罪,合行盤水之誅; 君集 就烹,豈顧 淩煙 之像。’”
“盤水加劍”是源自漢代的一種請罪儀式,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二、文化内涵
三、使用場景 現多作為曆史典故,形容主動承擔罪責的态度。例如明代劉基曾引此典勸谏皇帝保留大臣尊嚴:「古者公卿有罪,盤水加劍詣請室自裁」。
注: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相關學術讨論。
《盤水加劍》是一個成語,意思指的是用激烈的語言和行動對敵人進行嚴厲的批評和鬥争。
盤水加劍的部首是皿(mǐn),拆分後的筆畫數是7畫。
《盤水加劍》這個成語最早出自于《論語·述而》篇:“先王之道,斯為盛德。詩藴以始,禮瑗之以成。”後來成為一個成語,形容激烈批評的态度和行為。
盤水加劍(pán shuǐ jiā jiàn)是《盤水加劍》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盤水加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無法确定古代的具體寫法,我們隻能推測其形狀和結構可能有所變化。
他通過盤水加劍的手段,批評了政府的不作為。
盤山水、加快、劍客
言辭激烈、用刀子嘴豆腐心、針鋒相對
委婉、含蓄、和平相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