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實的意思、校實的詳細解釋
校實的解釋
核查實際情況;核實。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世人多逐空聲,尠能校實。”《晉書·劉弘傳》:“皆功行相參,循名校實,條列行狀,公文具上。”《資治通鑒·晉穆帝升平二年》:“十二月,令州郡校實見丁,戶留一丁,餘悉發為兵。” 胡三省 注:“校實,檢校其實數也。”
詞語分解
- 校的解釋 校 à 學堂,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校園。校長。 軍銜的一級,在“将”之下,“尉”之上。 古代軍隊編制單位:校尉(統帶一校的軍官)。 校 à 比較:校場。 查對、訂正:校勘。校訂。校對。 筆畫數:;
- 實的解釋 實 (實) í 充滿:實心。充實。虛實。 符合客觀情況,真,真誠:實話。實惠。實際(真實情況)。實踐(實行;履行)。實體。實情。實施。實數。實事求是。名實相符。 植物結的果:果實。開花結實。 富足:殷
網絡擴展解釋
“校實”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ào shí,其核心含義為核查實際情況或核實。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義構成:由“校”和“實”組合而成。
- 校(jiào):意為校正、查對,如“校對”“校訂”。
- 實(shí):指真實、實際,如“實事求是”“名實相符”。
- 整體含義:通過查證、糾正錯誤,使事物符合真實情況。
二、用法與語境
- 古籍用例:
- 晉代葛洪《抱樸子·勤求》提到:“世人多逐空聲,尠能校實。” 意為人們常追逐虛名,少有核實真相的。
- 《資治通鑒》記載:“令州郡校實見丁,戶留一丁。” 指核查戶籍人口,确保數據真實。
- 現代應用:多用于強調對事實、數據的嚴謹核查,常見于學術、法律或行政領域。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核實、查證、考訂。
- 反義詞:虛構、杜撰、敷衍。
四、權威性補充
- 高權威來源(如《愛問教育》)明确将其定義為“核查實際情況”。
- 部分文獻将其歸類為成語,但更普遍視為普通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抱樸子》《資治通鑒》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校實,這個詞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其部首是木字旁,表示與木相關的意思;而校的筆畫個數為9,實的筆畫個數為5。
校實一詞來源于《爾雅·釋言》中的一段文字,意為經過校對,剔除虛假,留下真實的意思。其繁體字為校識。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校的寫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交字旁+木字旁”、“交字旁+人字旁”、“言字旁+口字旁”等等。而實的寫法中,早期的寫法為“宀(寶蓋)字頭+兒字旁”,後來也出現了“戶字旁+田字旁”、“一字旁+土字旁”等寫法。
例句:
1. 經過校實,這篇文章的錯誤都被找出來了。
2. 校實之後,這個故事更加真實可信。
組詞:校對、實際、實話、實踐、實驗等。
近義詞:核實、辨實等。
反義詞:虛構、捏造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