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秋期的意思、秋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秋期的解釋

(1).謂男女相約聚會的日期。語出《詩·衛風·氓》:“将子無怒,秋以為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縣北有 女觀山 ,厥處高顯,回眺極目,古老傳言,昔有思婦,夫官於 蜀 ,屢愆秋期,登此山絶望,憂感而死。”

(2).指七夕。牛郎織女約會之期。 唐 沉佺期 《牛女》詩:“粉席秋期緩,針樓别怨多。” 唐 杜甫 《月》詩:“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 崔塗 《七夕》詩:“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3).秋試的日期。 清 張明弼 《冒姬董小宛傳》:“吾大人雖離虎穴,未定歸期,且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當,子盍歸待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秋期”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男女相約的日期
    源自《詩經·衛風·氓》中“将子無怒,秋以為期”,指古代男女約定在秋季相會的日期。例如《水經注·江水二》記載,一位婦人因丈夫“屢愆秋期”登高絕望而死。

  2. 七夕(牛郎織女相會之日)
    唐代詩詞中常以“秋期”代指七夕,如沈佺期《牛女》詩:“粉席秋期緩,針樓别怨多”。杜甫《月》詩亦提及“天上秋期近”。

  3. 秋試的日期
    明清時期,“秋期”可指科舉考試中的秋試。例如清代文獻提到“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當”。

二、延伸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及《水經注》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秋期

秋期是指一年之中的秋天,也就是從立秋到冬至之間的時段。秋季的特點是天氣漸涼,白天短夜長,植物枯黃凋落,萬物開始進入休眠狀态。在中國,秋季被譽為金風送爽、碩果累累的季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新華字典》,秋期的拆分部首是禾,筆畫數為9。

來源

秋期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簡單。秋指的是秋天,表示一年中的某個季節;期指的是一段時間。因此,秋期就是指秋天的一段時間。

繁體

秋期的繁體字是「秋期」,沒有什麼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說文解字》,古時候的「秋期」寫作「秋齊」。齊是古代國名,意為整齊、一緻,可能與秋季的成熟有關。

例句

1. 秋期意味着豐收,農民們忙着收割莊稼。

2. 秋期的陽光溫和而宜人,適合戶外活動。

組詞

秋收、秋風、秋水、秋雨、秋日。

近義詞

秋天、秋季、秋景。

反義詞

夏季、春季、冬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