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田穉的意思、田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田穉的解釋

亦作“ 田稺 ”。秧苗。《詩·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穉。” 朱熹 集傳:“穉,幼禾也。” 唐 常衮 《中書門下賀雨第三表》:“郊原益茂,田稺皆登。” 清 吳錫麒 《掉角兒序·吳興道中觀插秧者》曲:“風來暗長,雨來更肥。嬌兒比一般田穉,煞費栽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田穉(tián zhì)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複合詞,由“田”和“穉”兩個單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穉”為“稚”的異體字,本義指幼禾,後引申為幼小、未成熟的事物。因此“田穉”可直譯為“田間的幼禾”,特指農田中尚未成熟的農作物幼苗,常見于古代農事文獻。

分字解析:

  1. 田:象形字,甲骨文寫作“囗”内縱橫交錯的線條,表示被劃分的耕作土地,後泛指農田(《說文解字》)。
  2. 穉:形聲字,從“禾”“屖”聲,本義為幼禾。《詩經·魯頌·閟宮》有“稙穉菽麥”之句,漢代鄭玄注:“先種曰稙,後種曰穉”,說明其與農作物生長期相關。

文獻用例:

宋代陸遊《晚秋農家》詩雲:“苦寒牛亦耕,甚雨雞亂啼。蚤刈謹勿施,晚田穉方齊。”此處“田穉”指秋田中晚種的嫩苗,體現其具體語境意義(《劍南詩稿校注》卷四十二)。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和文獻資料,“田穉”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秧苗或幼小的禾苗,屬于古代農耕用語。異體寫法為“田稺”,其中“穉”通“稺”,即現代漢語的“稚”字,表示幼小、未成熟的狀态。

二、詞源解析

  1. 構詞結構:由“田”(耕地)和“穉”(幼小)兩個名詞組成,屬于偏正結構短語。
  2. 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穉”,此處指保護幼禾免受蟲害。
  3. 朱熹在《詩集傳》中注解:“穉,幼禾也”,明确其指代農作物的幼苗階段。

三、文獻用例

  1. 唐代常衮《賀雨表》用“田稺皆登”描述雨後莊稼生長;
  2. 清代吳錫麒《觀插秧》曲詞“嬌兒比一般田穉”,以拟人手法表現秧苗的嬌嫩;
  3. 元代農書常以此詞記錄作物培育過程。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文獻中,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秧苗”“禾苗”等表述。

别人正在浏覽...

慠亢百瑞白曬半拉賓餞日月補溫超今越古舂塘沖秀除舊更新辭決大徧短話販海胏腑封胡羯末風井諷席風玉風占傅抱石佹侘绲帶歡忻鼓舞化險為夷毀服笏頭履将仕郞皆除濟濟排排寬疾愧勗兩七靈豸溜浄六擾樓舡軍漫爾蝱蚋摩切平流層卿淵七耀屈竭融風三藩之亂潸然書呆子順道镗镗頭錢讬醉凸凸囊囊外褂微波碨柍穩操勝券五樂相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