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秋期的意思、秋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秋期的解释

(1).谓男女相约聚会的日期。语出《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县北有 女观山 ,厥处高显,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於 蜀 ,屡愆秋期,登此山絶望,忧感而死。”

(2).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唐 沉佺期 《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唐 杜甫 《月》诗:“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 崔涂 《七夕》诗:“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3).秋试的日期。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吾大人虽离虎穴,未定归期,且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当,子盍归待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秋期”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男女相约的日期
    源自《诗经·卫风·氓》中“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指古代男女约定在秋季相会的日期。例如《水经注·江水二》记载,一位妇人因丈夫“屡愆秋期”登高绝望而死。

  2. 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日)
    唐代诗词中常以“秋期”代指七夕,如沈佺期《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杜甫《月》诗亦提及“天上秋期近”。

  3. 秋试的日期
    明清时期,“秋期”可指科举考试中的秋试。例如清代文献提到“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当”。

二、延伸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典及《水经注》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秋期

秋期是指一年之中的秋天,也就是从立秋到冬至之间的时段。秋季的特点是天气渐凉,白天短夜长,植物枯黄凋落,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在中国,秋季被誉为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新华字典》,秋期的拆分部首是禾,笔画数为9。

来源

秋期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简单。秋指的是秋天,表示一年中的某个季节;期指的是一段时间。因此,秋期就是指秋天的一段时间。

繁体

秋期的繁体字是「秋期」,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说文解字》,古时候的「秋期」写作「秋齐」。齐是古代国名,意为整齐、一致,可能与秋季的成熟有关。

例句

1. 秋期意味着丰收,农民们忙着收割庄稼。

2. 秋期的阳光温和而宜人,适合户外活动。

组词

秋收、秋风、秋水、秋雨、秋日。

近义词

秋天、秋季、秋景。

反义词

夏季、春季、冬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